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怎么处理(交通肇事逃逸罪的认定)

【基本案情】被害人刘某夫妻二人晚饭后欲步行至马路对面的湖边散步,穿越马路时被张某驾驶的小轿车撞倒,刘某被撞到对向车道,被王某驾驶的货车碾轧,两次事故几乎没有间隔。刘某当场死亡,张某随即报警,王某驾车逃逸。经法医鉴定,刘某在第二次事故发生时存在生理反应。

【分歧意见】本案对张某应承担刑事责任不存在争议,但对王某的刑事责任认定存在争议,争议焦点在于王某正常驾车行驶,行驶过程中不存在违反管理运输法规的行为,张某因驾车观察不周,将过马路的行人刘某撞至对向车道,王某不具备反应时间,如果不考虑其此后的行为,王某在本次事故中不应承担责任,但是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92条规定,发生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本案的道路应如何认定,是否应认定王某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进而追究王某的刑事责任?

第一种意见认为,王某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追究而逃逸,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92条规定,应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依照《最高人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交通肇事致一人死亡,负事故的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应以定罪处罚。本次事故造成了刘某死亡的危害结果,王某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故应以交通肇事罪追究王某的刑事责任。

第二种意见认为,《处理程序规定》第60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认定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的原则是当事人行为对事故发生所起的作用及过错程度,只有在无法查清上述情形的前提下才适用第61条的规定,逃逸的承担全部责任。本案能够查清王某的正常驾驶行为不是引起事故发生的原因,其在事故的发生中也不存在过错,故王某不应承担事故责任,也就不应追究王某的刑事责任。

第三种意见认为,王某在事故发生后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现场,其肇事后逃逸的行为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92条规定,应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但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的责任是行政责任,并不必然导致追究刑事责任。是否追究刑事责任需要看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是否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本案王某的逃逸行为与刘某的死亡结果之间不具有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因而不应追究王某的刑事责任。

【评析意见】就本案而言,笔者倾向于第三种意见,理由如下:

从犯罪构成上进行分析,交通肇事罪属于过失犯罪,所谓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也就是说,交通肇事罪需要行为人主观上存在过失。本案中王某系正常驾驶,刘某被对向车道行驶的张某撞击至王某的车下,两起事故几乎没有间隔,王某不具备反应时间,王某驾车碾轧刘某并不是出于王某驾车观察不周,既不属于疏忽大意的过失,也不属于过于自信的过失。既然王某在主观上不存在过失,当然不能认定其构成交通肇事罪。

从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的证据类别来分析,其属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出具的行政文书,可以作为书证,但其认定的责任只是行政责任,行政责任不能作为刑事责任的根据,司法办案人员需要对其进行审查,综合全案证据进行刑事责任的认定。本案中王某肇事逃逸,可以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92条规定,认定其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但这里的全部责任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出于交通行政管理的需要,根据管理法规认定的事故责任,是一种行政责任,而不是刑法上的责任。与刑事上事实证据存疑时有利于犯罪嫌疑人的原则不同,上述行政责任的认定没有采取这一判断原则。交通管理部门通常是根据哪一方违反交通法规的数量及优先级别等因素来区分主次责任,这一点又与刑法上的结果归属存在明显的不同。

从刑法上的因果关系角度进行分析,若要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或对某一结果的刑事责任,就必须确定其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王某的事后逃逸行为显然不是引发事故的原因,也不是造成被害人当场死亡的原因,逃逸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本案事故的起因系张某驾驶车辆观察不周,造成第一起事故,在事故发生地及发生时间段该路段车辆往来频繁,被害人被直接撞到对向车道,王某不存在不谨慎的情况,不能中断被害人死亡结果与张某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故被害人的死亡结果仍应归属张某而非王某。王某的逃逸行为与刘某的死亡结果之间不具有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因而不应追究王某的刑事责任。

综上所述,王某不承担刑事责任。

法务时刻来源链接:https://www.jiwenlaw.com

本文来自管理员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uduzhe.cn/fb0fdC2pXVwhcDQ.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年12月10日
下一篇 2024年12月10日

相关推荐

  • 事故后逃逸不构成犯罪扣几分

    律师解答 事故后逃逸不构成犯罪扣6分或者12分。 1、造成致人轻伤以上或者死亡的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驾驶证一次记12分。 2、造成致人轻微伤或者财产损失的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驾驶证一次记6分。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 第八

    2024-12-11 03:44:36
    61 0
  • 造成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怎么扣分

    律师解答 造成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行为人的肇事情形给予相应的扣分。 交通肇事造成他人轻伤以上或者死亡后逃逸,不构成犯罪的,一次记12分;交通肇事造成他人轻微伤或者财产损失后逃逸的,一次记6分。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

    2024-12-11 03:44:36
    107 0
  • 造成事故逃逸后尚不构成犯罪一次记几分

    律师解答 造成事故逃逸后尚不构成犯罪一次记6分或者12分。具体的情况如下: 1、造成致人轻伤以上或者死亡的 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一次记12分。 2、造成了他人财产损失,或者是轻微伤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一次记6分。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

    2024-12-11 03:44:35
    54 0
  • 借款人不还钱怎么办(借款人逃逸处理流程)

    360借条通讯录打谁 360借条是一款专门为用户提供借款服务的手机应用程序,用户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借款或借钱。在使用360借条的过程中,用户可以通过通讯录查找联系人,以便进行借款或还款操作。但是有些用户可能会疑惑,应该打给通讯录中的哪些人呢?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在使用

    2024-12-11 03:37:16
    75 0
  • 氨逃逸国家标准是多少ppm

    律师解答 脱销氨逃逸的国家标准如下: 1、sncr脱销氨逃逸标准为8mg/m3(10ppm)。 2、scr脱销氨逃逸标准为2.5mg/m3(3ppm)。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第二条 本法所称标准(含标准样品),是指农业、工业、服务业以及社会事业等领域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 标准包

    2024-12-11 03:33:43
    46 0
  •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刑法规定要判几年?(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刑法规定要判几年?)

    这几天不少网友都在问:肇事逃逸死亡,规定要判?(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刑法规定要判几年?)方面的法律知识,小编也是查阅很多资料,整理了相关方面的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醉驾逃逸怎么判刑?醉驾撞死人逃逸判刑多久 醉酒驾驶本身就触犯刑法,会按危险驾驶罪进行刑事处罚。如

    2024-12-11 03:31:45
    45 0

发表回复

8206

评论列表(0条)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