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货热潮下的冷思考
直播带货看起来令人心潮澎湃,但并非所有的品牌都合适。
直播火热是有目共睹的,从2019年下半年,李佳琦卖口红、辛有志结婚花费五千万请43位明星,“直播”这把火一经点燃,全网都在问“直播是不是未来的营销趋势”“直播会不会颠覆营销”。能不能长期火下去,成为商业世界里一种持续存在而且还有效的力量,这非常值得讨论。讲讲我自己的看法:
1、直播为什么火?
疫情期间,线下商业关门停业,商家和品牌转战线上直播。而无法出门的消费者也有了时间,来尝试一下直播带货这个新事物,本来很火热的直播被疫情这个催化剂又助推了一把。
4G和5G的普及让直播成为可能,并且带来高度临场感:即时、互动、真实
而且,在一线城市电商用户之外,二三线城市和农村,本地没有那么多商场和品牌实体店,他们所处的媒体环境和社交圈制约了他们接收品牌和商品信息。在直播中能看到那么多好东西时,自然会有信息增量带来的兴奋感,这也是直播不同于电商中图文货架罗列商品信息的体验。
直播是一个立体的媒介形式,它链接消费者时,有互动、有情感、有温度,接近于线下真实场景互动,但同时又能叠加线上的新玩法来丰富体验。
主播介绍商品,消费者用优惠价比拼抢购,这确实很像电视购物。但用户在网络直播里的体验会比电视媒介更加丰富多元,将来marketing做事的空间也更大。
我们已经能看到,直播带货在尝试结合不同体验和内容,比如网红主播邀请当红明星艺人互动,央视的四位主持人组成“带货国家队”,甚至大V婚礼也能策划成一个带货狂欢节,在活动、事件中,带货都可以融入,就看你用怎样的想象力来策划。
2、直播带货的本质是什么?
直播其实只是一个工具,而直播电商只是内容电商的一个分支,目前优质内容与电商交易的结合主要以三种形式为主:专业内容、促销内容、人设内容,目前做的强的主播,则是会在三者中占两。
内容电商触达了传统电商未被转化的下沉市场,加上直播这样更高效的私域流量的变现方式,渠道又一次出现扁平化的契机。做直播第一要有持续的内容供应,跟卖货一样,要持续优质的供应链,直播电商的本质还是电商,只是流量端形式生动直接了一点。直播的本质是大淘客,在今天的电商交易环节中还只是刷销量以及做人群种草,直播的确需要“实惠”才能持续。但随着allin在直播电商的商家越来越多,直播电商会成为电商占比很高的一种电商形式。
3、直播是效率革命,做电商和零售不能忽视
电商的本质是零售,而零售要提升效率。现代零售发展至今,经历了三次效率飞跃。
第一次飞跃是传统互联网电商模式出现,实现货架数字化,可被展示和销售的商品不再受实体货架空间的约束,提升了购物效率。
第二次飞跃是伴随移动互联网兴起,算法和推荐引入电商领域,提升了人和货的匹配效率。
第三次飞跃是直播带来的,它更真实还原了消费者线下购物体验,通过主播更自由的展示和讲解,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提高了商品的销售能力。
直播拉近了消费者和商家的距离,带动的是零售业的巨大变革,所以当下火热的直播给企业带来机遇,也有挑战。
4、直播效果衡量的“品和效”
但直播这种媒介,衡量效果除了GMV外,还有品牌认知。当然,商业最终落脚在销量、销售额上,做品牌的目的也是为提高销售。
直播能实现品牌效果和销售转化效果合一,这不是问题。问题是,品和效这两个要素,各自分别能带来多大效果?企业自身的诉求是什么?能不能科学地看待销量和品牌的效果,设立一个合理的预期?
百元以内日用品,一个明星主播,打折促销价,卖得比电商平台还要低,消费者觉得反正要用,认可的牌子买就买了。这种直播销售,简单粗暴。
但是,大件高价商品,比如车、珠宝、房、家具家电、教育培训类产品等等,还有成熟品类中的新生品牌和升级改善型的商品,重决策,消费者很难一时之间冲动购买,企业就不能期望一次直播带来巨额销售。
而直播的效果,包括商品信息的介绍和品牌认知的改变。而销量上起效,也许是用户看完直播后潜移默化,几周甚至几个月后才做了购买决策。
消费者买东西,从引起关注到产生看一看的兴趣,再到心里种草,直至最后购买拔草,整个消费决策过程中,直播影响的也许是前几个环节,也许只是最后一个环节。
企业做直播,要根据消费者购买自己商品的消费心理来摸索,直播怎么用,用在哪里,能影响消费者哪个环节。
5、直播带货能影响零食业制造端吗?
电商直播的低价策略隐藏在促销的内涵中,因此很难改变。平台主导的低价化,另一端是C2M,但无论是C2M模式很难走通。在不算太长的零售业发展史中,“工厂货”往往指的就是“尾货”,C2M依然需要经过消费文化的验证,可能产生消费群、品类的分化。
比如服装类C2M基本上很难做成,哪怕是基础款,不同的品牌都有各自内涵;再如优衣库被抢断的联名款,消费不仅是购买,也是一种自我表达。
从这个角度看,C2M或许还不如OEM、ODM、OBM的伪工厂模式。
消费者业务的两个基本面,一是制造,二是零售。零售模式的创新,离不来制造业的进步,只有更高效、更良性的制造业发展,才能带来真正的消费者剩余。
而当前的直播火热,核心还就疫情下线下零售通路受阻导致。
6、战略眼光看直播
直播带货看起来令人心潮澎湃,但并非所有的品牌都合适。当LV放下身段尝试直播卖货,即使有明星程晓玥和钟楚曦的加持,可画风让人觉得太微妙,仿佛拥有贵族血统的LV成了人人都可以买得起的地摊货,引来网友集体吐槽。
直播是营销的手段,也是销售的手段,直播也是传播品牌内容的一个渠道。企业把目光从一场场直播的销售额上转移出来,看到大局,也看长远些。
在直播带货的摸索中,企业会逐渐找准直播对目标用户群体起效果的环节,建立自己对品牌和GMV效果的评判标准。
如果降价的直播带货无法让商品获取利润,反而降低了品牌力,那这种方式显然是得不偿失的。爱马仕、Apple,SKII等成功品牌无一不告诉我们,品牌内容的触达比产品触达更重要,品牌价值对用户的影响比产品价值更长远。
哪个企业用战略视角看待直播,长期投入,哪个企业就会有自己独特的竞争力。而这种投入,得要先相信才会看见。就像当年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兴起时,各个行业都要做数字化转型和押注在手机移动互联上,丢掉了这些,就有丢掉客户的危险。
当下,头部主播掌握了大量的用户和流量,成为了直播的优先选择,如果企业预算较少,则会选择匹配的腰部主播。最火的就是找李佳琦、薇娅、罗永浩等大网红主播来带货。但无论当下还是未来,其实直播销售中的主力还是企业自播。
而这样就对市场部的要求提高了。做营销,做内容,像前面所说,把直播内容策划做好,“直播+短视频”组合做好,企业市场部就要加强新媒体内容编辑部的角色,洞察用户需求,做好内容。或者摸索出策略,与第三方供应商一起协作。
疫情过后,企业务必要思考直播对于其自身的功能和意义。
如果中小企业或者新品牌,想要获得销量的提升或者迅速的曝光,那么联合头部主播开一场直播,可以借助主播的人气实现目标。
而对于本身就有相当知名度的企业和品牌,带货不是其首要目标,塑造品牌形象、维系与消费者的情感联系、提升品牌忠诚度才是,这种情况下品牌可以选择开设自己的直播间,这也是现在很多入驻天猫平台的品牌现在正在做的,或者可以选择联合KOL与直播平台开展一次话题营销,通过对直播和内容的设计贯彻品牌文化与价值观,实现品牌建设的目标。对于这一类品牌,品牌自播才是长久之计。
电商直播只是一种营销方式,而任何营销方式只有正确输出品牌内容,用户才会接受、感动、并分享。最终,用户和品牌之间粘性会越来越强,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本文来自管理员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uduzhe.cn/fb25aAgQ8UQlXB1Va.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