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大尺度获奖片在说:底层别想翻身

前言:

此时姐妹们对“捆绑贵妇人电影”都比较着重,看官们都想要知道一些“捆绑贵妇人电影”的相关知识。那么小编同时在网摘上搜集了一些有关“捆绑贵妇人电影””的相关文章,希望咱们能喜欢,看官们快快来了解一下吧!

今年戛纳金棕榈奖得主《阿诺拉》已于上周正式上线。

在明年初的金球奖上,这部R级电影将成为另一部引发热议的R级片《某种物质》的最大对手。两部影片均获五项提名且其中四项(最佳音乐/喜剧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编剧)都是一样的,可见在评委心中,俩片实力相当。究竟花落谁手,不妨拭目以待。

但我想提醒大家的是:《阿诺拉》和《某种物质》除了都有大尺度镜头外,是两部完全不同的电影。

《某种物质》可被归为女性电影,讲的是过气女明星被喜新厌旧的名利场和追逐外貌的大众双双抛弃,在男权社会无处不在的歧视和催逼下自我厌弃、自我迷失并最终走向毁灭的故事。

而《阿诺拉》并非女性电影。虽然它有一个“灰姑娘梦碎”的故事外壳,想要呈现的却是牢不可破的阶层壁垒与有恃无恐的阶级压迫,批判矛头直指消费主义和资本霸权:万物皆可买卖、有钱便是主子(除了伺候“金主”伊万的阿诺拉,再想想为富豪夫妇苦哈哈打工的“寻人三人组”)

有人嫌影片前四十分钟的玉体横陈和数场床戏是在“物化”女性,是,那些的确算是“男凝”镜头,但肖恩·贝克有意于此——他就是要把阿诺拉和其他脱衣舞娘当“物品”来拍,以展现物质崇拜和资本主义对主体人的异化。

我们以开场的横移镜头为例:镜头扫过四位搔首弄姿的舞女和流连于她们胯下的顾客,最终定格在女主阿诺拉摇曳的身姿和迷离的神情上,此时片名和主演米奇·麦迪森的名字出现。它提醒观众:你正看到的是一件来自底层的“商品”——上流人物和整个社会眼中的商品。身为底层,就算你不是性工作者,你也要“物化”和出卖自己,那是你唯一的选项。

所以,只要不以道德成见视阿诺拉为“可耻”的妓女,而将她看作辛苦赚钱、加班加点的996打工人,就能理解肖恩·贝克拍摄这些大尺度戏的真实用意,他不为吸睛也不是同情,就是如实呈现这一群体真实的“工作状态”。

从阿诺拉与俄罗斯富二代伊万的交谈中我们得知:阿诺拉自己也是来自俄罗斯的移民,她的母亲和继父、姐姐生活在迈阿密。

为了更好地融入美国,阿诺拉给自己起了个美国式的名字阿妮。请回忆以下情节:当老板要她加班招呼“俄罗斯客人”时,她显得很不情愿。初见伊万后,阿诺拉也不想过多地讲俄语。后来,在和伊万的教父托罗斯打交道的过程中,她也很介意对方叫她的原名阿诺拉而坚称自己叫阿妮。这些都表明:阿诺拉对自己来自底层的移民背景十分敏感,千方百计想要摆脱这一身份。

如此看来,《阿诺拉》是部相当符合民主党价值观的电影(关注底层边缘群体+移民+贫富差距)。它最想说的是在2024年的美国,新移民就别想翻身了,人人都有“淘金”机会的美国梦已成历史——联系特朗普的上台,这点颇为应景。

关于阿诺拉何以沦落为脱衣舞女,影片未作明确交代,不管是走投无路抑或来钱快,阿诺拉不甘于这一身份而只想靠此捞钱、继而寻找机会谋求阶层跃升的心理是确定无疑的。请注意她和伊万以下这番对话:

所以,从“爱情童话破灭”的角度来解析影片是完全错误的。从始至终,阿诺拉都没真正爱上过伊万,伊万不是“爱人”而是能逆天改命的救命稻草,阿诺拉充其量对这个天真、大方的大男孩心存“好感”和“期待”而绝非“爱情”。

结婚,对阿诺拉不过是把心一横的一次豪赌。然而,她赌输了。

伊万也是一样:这就是个被彻底宠坏的巨婴。仰仗家族的巨额财富,他从六岁起便肆意妄为、闯祸无数。在他眼里,根本就分不清“游戏”和“过界”的区别。与其说他“爱”阿诺拉,不如说纯粹是迷恋对方“活儿好”外加能取得美国绿卡。

结婚,对伊万不过是又一次一时兴起的游戏。然而,他过界了。

伊万的教父托罗斯的话一语中的:“你不爱他,他也不爱你。”事实就是这样。

留心以下七处细节,有助于我们厘清阿诺拉和伊万的真实关系:

(1)

阿诺拉第一次在单间为伊万服务时,伊万即兴来了句“天佑美国”。可见这个纨绔子弟受够了俄罗斯和将要继承的家业。美利坚的“自由放纵”能让伊万放飞自我,这跟他后来结婚时大喊“我是美国人了!”和离开美国前失望地说“再见美国”是组呼应关系。所以,伊万爱的不是阿诺拉,而是美国。

在伊万说“天佑美国”的同时,阿诺拉吹起了口香糖泡泡——泡泡是个容易破碎的美国梦,象征阿诺拉此后的婚姻必以破灭告终。

(2)

俩人在伊万的豪宅第一次打炮。猴急的伊万一溜烟儿率先跑到楼上,此时他发现阿诺拉还在楼下,于是“绅士”地等待对方上来。

阶梯是阶层的隐喻,高高在上的伊万与阿诺拉根本就不是一类人,他需要“等”对方爬上来,而爬楼的阿诺拉正在进行“阶层跨越”。

(3)

这张凌乱的大床与豪宅的奢华家居相比显得格格不入,我想肖恩·贝克是有意凸显这张床的“low”和“乱”——你说它像妓院的床也可以。这座家的高贵物件没什么属于阿诺拉(包括伊万爱不释手的烟壶和电子游戏),只有这张床“配”得上她。

当伊万甩了阿诺拉后,阿诺拉留在豪宅的最后一晚,睡的还是这张床。

(4)

阿诺拉望向窗外,可眼前的美景不属于她(穷人)而属于伊万(富豪)。同样的视线,她最终看到的是漫天风雪。

(5)

阿诺拉为伊万跳艳舞,之后俩人做爱——阳光透过玻璃洒满全屋,光线非常梦幻迷离。这说明:眼前灰姑娘式的“爱情”场景不是真的。

(6)

接下来这一解读比较限制级,却很重要:伊万正和阿诺拉做爱,后者突然叫停:

“万尼亚,等等。”

“怎么了?”

“要是你放松点,咱们还能做的更久更爽。”

“那要怎样?”

“来,让我来......”

“我觉得我爱上你了。”

对金棕榈级的电影而言,哪怕是滚床单时说的台词,也不会是无意的。这段话其实在隐喻二人的关系:伊万跟阿诺拉约炮也好、结婚也罢,都是急性子使然,图的就是个不计后果的“爽”;而阿诺拉却对这段关系抱有不切实际的期待,她希望对方“放松点”,因为她想要“更持久”的关系。

正是在这场床戏过后,伊万突然向阿诺拉提出了结婚。

(7)

伊万求婚的措辞同样值得注意:“我觉得我们在一起很开心,哪怕没钱也是如此。而且这样我就是美国人了,我父母就拿我没办法了。”

正是这段话,让先前还觉得伊万纯拿自己开心的阿诺拉起心动念,她反问伊万:“你是认真的吗?”

促使阿诺拉决心抓住机会豪赌一把的是伊万的前两句“我觉得我们在一起很开心,哪怕没钱也是如此”——“没钱”是阿诺拉的痛点,当伊万说“和你没钱也开心”时她感到伊万对自己是有些“真心”的(这种感觉就有点像王佳芝收到易先生的戒指)。更何况,伊万是用自己的母语——俄语在求婚,足见其“真诚”和“正式”。

真是悲剧。伊万真正在意的其实是后两句:“这样我就是美国人了,我父母就拿我没办法了。”——他只是异想天开地以为获得美国身份就能甩开父母才想到结婚。伊万说和阿诺拉没钱也开心,可他怎么可能没钱?他又有什么时候不开心过?至于用俄语求婚,那是因为伊万就是俄罗斯人,那番话他英语说不好,和“阿诺拉的母语”没什么关系。

因此不是第二幕的外人闯入促使第一幕的“爱情”告吹,单是第一幕本身已铺垫出这一“王子灰姑娘”的故事是个十足的悲剧。逗逼三人组的加入,只是让这场悲剧更加变成了闹剧。

表面看,有着典型三幕剧结构的《阿诺拉》的故事很老套狗血,实际还是颇显匠心的——就体现在上述这些小地方上。这下,知道它为何能提名金球奖最佳编剧了吧?

“寻人三人组”的托罗斯和加尼亚在第一幕的舞会上一闪而过

《阿诺拉》本质上就是一个底层人阶层跃迁失败,被打回原型的故事。正如影片的开头和结尾:来自布鲁克林廉租房的脱衣舞女在经历了“豪宅贵妇”的南柯一梦后,回到了她原来的处所——你打哪来的,便回哪去。

有意思的是:不光阿诺拉的“美国梦”碎了,伊万的“美国梦”也碎了。他最终乖乖听从父母安排、返回俄罗斯父亲的公司上班——依然是从哪来,回哪去。这又该当何解?

肖恩·贝克大概是想说:曾让无数人神往的美国梦已彻底失去号召力。底层人奋斗不出来,阶层鸿沟和无所不能的权力之手让你即便“抓住机遇”、乘上快车道也无济于事;而对有钱人来说,美国梦他们原本就不屑,他们已经过着梦一般的奢华生活,在哪“梦”都是“梦”。

在钱眼通天的权贵眼中,底层永远是玩物。让你收声你就得收声(用红丝巾捂嘴);迫你就范你就得就范。你想拿起法律的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不好意思,法律都是专为有钱人“定制”的。

那底层人的出路在哪?唯有抱团取暖。伊戈尔与阿诺拉的“车震”戏码不能用“救风尘”解读——都是穷苦人,谁“救”谁啊?

作为底层打工者的伊戈尔对阿诺拉的态度一直都是:同情和尊重,以及些许“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好感。这可以解释当伊戈尔第一次听说阿诺拉的身份是“妓女”时,竟然笑出声来(他的笑不是歧视,而是感慨“大款真能玩”)。

但阿诺拉起初对伊戈尔的态度很差。除了伊戈尔对其实施“暴力捆绑”外,还有更深层的原因:他看出伊戈尔是来自俄罗斯的底层,这提醒着“豪门阔太”阿诺拉自己的出身。她很怕像伊戈尔一样“原形毕露”、“阶层跌落”,这才屡屡无端迁怒于后者。就看两人初见时的对话,很有意思:

“我是伊戈尔,你呢?”(伊戈尔一见阿诺拉就有好感才会主动自我介绍)。

“安妮,我是万尼亚的老婆。”(阿诺拉强调自己的美国名字和“夫人”身份,还顺势亮出了自己的婚戒——因为她心虚)

“恭喜。”(那......祝你好运吧)

阿诺拉一开始就强调自己与伊戈尔不是一类人,但伊戈尔却一眼识破阿诺拉是自己的同类。俩人在伊万的别墅共处时,电视上在播放环卫工连夜清扫的新闻,这暗喻了阿诺拉和伊戈尔都来源于底层。而屏幕之外,伊戈尔坦诚比起阿妮,他更喜欢阿诺拉这个名字。

事实及最终的结局是:只有他们是一路人。他们位于资本主义食物链的最底端。加尼克、托罗斯这些人至少还有在富豪夫妇面前谄媚的资格,而作为小跟班的伊戈尔就是大款眼中无足轻重的“路人甲”——就像阿诺拉。

片中不合时宜的敬酒一幕极其讽刺

影片最后,当阿诺拉出于职业习惯再次想到以身体来报答伊戈尔时(后者藏起了托罗斯拔下的戒指并交还阿诺拉),面对突如其来的吻突然怔住,先是怒不可遏地极力反抗继而伏在伊戈尔身上嚎啕大哭。

吻,是爱的标志。先前阿诺拉与伊万的数段大尺度床戏都没有,而伊戈尔却想吻阿诺拉。伊戈尔的示爱,令一直“物化”自己的阿诺拉无法接受——她此刻的宽衣解带是以“职业”姿态回报伊戈尔的,恰如她以“职业”姿态赢得了与伊万的婚姻。阿诺拉从不知爱为何物,这份不期而遇的爱令她手足无措、心理崩溃。原来,最终可能爱她、不视她为玩物的,只能是伊戈尔这样的底层人。

在阿诺拉过往的印象中,“与自己一样的人”就是一有机会要强奸自己的人——这来自她的成长环境和工作经验(这就是先前伊戈尔试图控制阿诺拉行动时,她表现出类PTSD激烈反抗的原因)。却没想到,自己向往的上流生活,实乃镜花水月;而自己拼命想挣脱的过往,竟是自己的“归宿”。

但这两个底层人真有可能爱上吗?最后的画面已交代了一切:她只是哭。俩人最终也没有吻上。

他们一个是同情、一个是委屈,只剩无助的啜泣和雨刮器的声音在空中回响。

车窗外大雪纷飞。

好一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本文来自混沌不开窍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uduzhe.cn/fb55fB2pVVglSAV0.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5年01月10日
下一篇 2025年01月10日

相关推荐

  • 400名贵妇沦为日本士兵的奴隶,战争结束仅活下一半

    在这所全是女人的集中营里,日本人的残忍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一个女人g在地上瑟瑟发抖,日本军人走过来在她身上浇满汽油,随着一根火柴落下,女人的身体被熊熊烈火包围,女人们吓得惊声尖叫、不忍直视,有的甚至当场晕倒。在这个偏僻的集中营里,死人的事经常发生。一九四二年

    2025-01-10 17:27:02
    12811 0
  • 世界十大经典爱情电影

    一、《罗马假日》:浪漫诙谐爱情剧 爱情,是人类的永恒话题,也是电影的永恒题材。百多年的电影史,也是百多年来纪录和表现人类爱情的大展台。无论是轰轰烈烈、荡气回肠的爱情,还是平淡如水、细腻隽永的爱情,都被囊括在一百多年的电影史中,从还是黑白电影的《罗马假日》到

    2025-01-10 17:24:01
    24093 0
  • 杨子竟然对黄圣依捆绑这么深,网友直呼:黄圣依早该离婚

    知名女明星黄圣依顶着嫁入豪门的标签这么多年,近日公开表达了离婚意向,近日芒果TV综艺《再见,爱人4》正式开播,杨子跟黄圣依作为嘉宾,她们俩的视频切片已经流传全网,在录制节目中,杨子说他们俩的婚姻是“一地鸡毛”,黄圣依也是很泪目,黄圣依说他们已经分居很长一段时

    2025-01-10 17:21:01
    43 0
  • 出轨、卖身、性上瘾,这女神豁出去了

    #精品长文创作季#最近的影视话题,似乎绕不过「出轨」二字。国剧《如果奔跑是我的人生》,再现颠公颠婆,频登热搜。韩国《好久没做》,也长期霸榜豆瓣热度榜。每一场捉奸,都吊足了观众胃口。这让鱼叔想到了一部法国经典老片。此片常年位列影视TOP250榜单之列,对婚姻、性欲都

    2025-01-10 17:18:01
    117183 0
  • 脱衣舞明星-交际花-女间谍-替罪羊:玛塔·哈丽的多面人生(下)

    玛塔哈丽的演出剧照1916年夏天,马斯洛夫在与德国人的混战中被击落,受了重伤。玛塔哈丽想去前线附近的医院探望她受伤的爱人,但作为一个中立国的公民,通常是不允许靠近前线的。她必须获得前往军事禁区的特别通行证,这一通行证需要得到法国军事情报局第二局负责人乔治拉杜上

    2025-01-10 17:15:02
    19705 0
  • 《苔丝》16岁少女两度沦为“表哥”玩物,大胆的性书写背后是羞耻

    19世纪末,英国作家哈代以一部《德伯家的苔丝》,在资本主义世界引发了不小的骚动。在那个经济正飞速发展,到处都在建立工厂,农民纷纷放下农具,进城做工的年代,哈代却把矛头对准了不可一世的统治阶级——资产阶级新贵们,公开地向维多利亚时代虚伪的道德观挑战。《苔丝》的

    2025-01-10 17:12:02
    1372 0

发表回复

8206

评论列表(0条)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