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免费得小马宝莉卡片?

每年暑假

都是学生被诈骗的高峰期

据湖北省宜昌市公安局消息

6月以来,未成年人被诈骗案持续高发

湖北省宜昌市15岁以下受害人已有27名

奶奶银行卡上2.9万元瞬间没了

短短2小时内被转账超14万元

......

诈骗分子的各种新型手段

防不胜防

给大家整理了几个经典案例

请各位家长带着孩子一起看看

避免落入犯罪分子的圈套

赠送游戏装备和皮肤

通过屏幕共享泄露个人信息

7月12日,小学生韩某(7岁)在一款热门手游中认识一网友,对方称可以送装备和皮肤,但需要添加韩某QQ好友并进行视频共享,韩某在奶奶手机上接受对方屏幕共享请求后,按照对方要求将奶奶银行卡绑定在支付宝上,屏幕共享期间韩某泄露了银行卡号、密码及短信验证码,对方使用该银行卡号绑定自己的数字钱包,将韩某奶奶银行卡上的2.9万元转入到此数字钱包中,让韩某奶奶蒙受巨大损失。

小心卡片骗局

妈妈银行账户被多次转账

今年6月底,15岁初中生然然(化名)在短视频平台看到一条信息:高考结束后每位留言的人将免费获得3张小马宝莉卡片。

图源:上观新闻

然然立刻私信对方说自己想得到赠卡。3小时后,等来对方回复,对方发来一张二维码图片。然然扫码后显示的是一个企业微信账号,对方问了然然的个人信息与住址,称要支付30元邮费以寄送卡片,并发来收款码。

随后,对方又称因系统检测到然然是未成年人,导致其公司账号被冻结,要通过另一个企业微信账号进行解冻操作。然然照做,再次添加好友后,对方又强调一定要用家长的手机才可以操作“解冻”。

当晚9时30分,然然谎称要查学习资料跟妈妈要来手机。拿到手机后,她一步步按照对方指示操作,对方让然然删除聊天记录后拉黑了然然。这时,然然妈妈发现自己两个银行账户发生多次不明转账。

当地派出所接到反诈预警,民警赶紧上门并采取劝阻及资金止付措施,对然然妈妈账户中的102万元实施了保护性冻结。因为然然不经意间透露了妈妈银行账号及验证码等信息,短短两小时内,该账户被骗子转账50次、金额达14.3万元。

木马病毒伪装成“游戏兑换商城”

7月24日,记者从广州市公安局获悉,荔湾警方近日捣毁一针对未成年人诈骗团伙,依法刑事拘留6名嫌疑人。

案情回顾

这天,家住惠州市的9岁女童小吴在虚拟世界的社交活动中收到了一位角色的打招呼。在聊天中,小吴收到一张配文“游戏五周年,进群送好礼”的图片。

聊天软件上,小吴进入群聊后,一位“礼物姐姐”发来一张图片。图上各种各样的“礼物”让小吴动了心。“通过二维码发放礼物,长按识别即可。”“礼物姐姐”告知小吴游戏福利领取方式。

小吴通过识别二维码下载了一款名为“某游戏兑换商城”的软件,一步步输入领取福利页面要求的各类信息,点击确认。不料,页面却跳转至游戏提醒——“领取信息填写错误,即将冻结家长账户,如需解除,请尽快跟工作人员说明情况,半小时内未解除将扣款6万元,扣款失败将联系您当地公安部门,对您家长进行强制拘留,配合工作人员工作即可解除。”

该提醒中还附图带有警徽和“中国公安局”的系统图片,图片中“自助退款系统”“联系警察”和一栏“退款成功”的滚动提醒格外引人注目。

小吴截图询问“礼物姐姐”,未得到有效回答,她继续询问礼包什么时候才能发放。“刚刚广州市公安部门发来公告说,你的账户已被冻结。妹妹,你这边需要解除,还是后台直接给你提交呀?”“礼物姐姐”随即打来了语音通话,指引解除账户冻结。

过了2天,小吴依然没有等到“礼包”,吴爸爸却发现自己账户中少了4999元。在追问下,小吴道出领取礼包的经过。吴爸爸惊觉女儿受骗,便赶往公安机关报案,当地警方迅速着手侦查。

经荔湾警方研究分析,发现该团伙使用远程控制软件生成木马病毒软件安装包,该病毒伪装成“某游戏兑换商城”软件,诈骗分子通过话术引导事主安装病毒软件,随即指引事主操作手机,允许病毒软件相关权限,再远程控制事主的手机,秘密窃取事主钱财,至此形成“软件运维——引流诈骗——金额变现”的完整犯罪链条。

7月11日,荔湾警方展开收网行动,一举抓获陈某、张某等7名嫌疑人,捣毁犯罪窝点2个,扣押手机13部,查获用于作案的木马程序一批。初步查明该案涉案金额超10万元,受损失事主超20名。经调查取证,荔湾警方依法刑事拘留6人。目前,该案件仍在进一步办理当中。

经查,该案诈骗对象主要集中在未成年人群体。

暑假期间

学生群体在家使用手机机会增多

诈骗分子经常利用“游戏”“明星”

吸引未成年人

那么,家长该如何避免

孩子遭遇电信网络诈骗?

请家长与孩子约定好每天上网时长,合理安排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多培养其他兴趣爱好,让孩子们适度游戏,快乐成长。

平常要教孩子牢记“三不一多”,即: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严禁在网络上发布、转发虚假消息,不要随便加陌生人联系方式,更不要和网友私下见面。

掌握孩子注册游戏账号充值缴费等信息,警惕网上刷单、游戏领福利、免费领手机、领红包、网购退货、邮件丢失、关闭各类金融账号等形式的诈骗。

不要将支付密码等信息告诉未成年孩子,需要支付任何费用须经家长同意,并由家长进行操作,最好不要让孩子自己操作。

请学生及家长群体要提高警惕

切勿轻易相信陌生网友

如有疑问请及时报警

转自:中国新闻网

来源: 泰安警方

本文来自光明网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uduzhe.cn/fb645B2pVXAddDVU.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5年03月09日
下一篇 2025年03月09日

相关推荐

  • 家长注意!11岁小学生网上免费领“小马宝莉卡片”被骗近6万元

    来源:神木公安 针对未成年的电信网络诈骗事件形式多样,手段隐蔽。不少家长认为自家孩子只是上网玩玩游戏,怎么会被骗呢?殊不知未成年诈骗陷阱就在我们身边……一、案件回顾继奥特曼卡之后,小马宝莉卡又成为小学生群体社交“硬通货”,这个爱集卡的圈子被称为“马圈”,“

    2025-03-09 02:30:01
    518 0
  • “小马宝莉•上海之夏”免费主题卡牌来了

    为了助力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促进更多年轻消费者到上海主要商业街区和商圈打卡消费,上海市消保委与卡游动漫共同开展了“小马宝莉•上海之夏”主题宣传活动。本次活动也得到了上海市商务委的大力支持。本次活动将免费发放主题卡牌,系列卡牌以小马宝莉六个卡通形象与陆家嘴、

    2025-03-09 02:27:02
    75 0
  • 小马宝莉卡免费送?11岁小学生被骗40万!

    暑假大好时光,孩子们探索世界、享受生活,但千万别让孩子彻底“放飞”。犯罪分子以“免费赠送卡片或领取游戏皮肤”“低价出售卡片”“包含明星社交账号的视频”等噱头为诱饵,诱导青少年添加社交账号,以各类话术恐吓操控未成年人配合转账。来看以下案例。听说过小马宝莉卡吗

    2025-03-09 02:24:02
    132 0
  • 免费领“小马宝莉”卡牌?有初中生被骗10多万元!

    卡游在学生群体中风靡其中,“小马宝莉卡”更是深受未成年群体的喜爱近日,全国各地市警方发出预警有骗子针对未成年人对卡片的喜爱利用集卡实施诈骗6月底,杭州一15岁初中生然然(化名)在短视频平台看到一条信息:高考结束后退出圈子,每位留言的人将免费获得3张小马宝莉卡片

    2025-03-09 02:21:02
    173 0
  • 家长注意!11岁小学生网上免费领“小马宝莉卡”,被骗40万

    暑假大好时光,孩子们探索世界、享受生活,但千万别让孩子彻底“放飞”。犯罪分子以“免费赠送卡片或领取游戏皮肤”“低价出售卡片”“包含明星社交账号的视频”等噱头为诱饵,诱导青少年添加社交账号,以各类话术恐吓操控未成年人配合转账。来看以下案例。听说过小马宝莉卡吗

    2025-03-09 02:18:01
    285 0
  • “小马宝莉卡”免费领?高中生被骗11万

    来源:台海网7月12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陈捷 通讯员 洪恒亮/文 杨希/漫画) 暑假来啦!同学们喜大普奔,而骗子们也蠢蠢欲动,摩拳擦掌精心编织一个个充满诱惑力的陷阱来等着学生群体上当。厦门警方统计,每年暑期都是针对学生诈骗的高发期。昨日,厦门警方发布近期发生的典型

    2025-03-09 02:15:01
    62 0

发表回复

8206

评论列表(0条)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