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此刻我们对“黄页网站在线看”大致比较关注,姐妹们都想要剖析一些“黄页网站在线看”的相关内容。那么小编在网摘上网罗了一些对于“黄页网站在线看””的相关文章,希望同学们能喜欢,朋友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上海实施全域静态管理,社区团购成为新选择,可是团购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且迭代迅速令人目不暇接。热心人在微信群、朋友圈转发的一些物资采购清单,形式和操作过于复杂,对于中老年群体不够友好。于是,一群年轻人出手了!
在上海,一群平均年龄
仅有22岁的年轻人
连续奋战24小时
于4月9日火速推出一个
名叫“疫团GO”的纯公益黄页
短短几天,用户数达到11586名
访问量高达6万余次
市民想要获取最准确、最及时的物资采购信息
只需通过“区域”搜索+“商品分类”搜索
一键拨打商家电话
就可以轻松购物!
连续奋战24小时,“疫团GO”网站面世
4月8日11:05,上海贤成职业培训学校的老师张羽荫发出一条紧急求助:“朋友们!求推荐一个靠谱的热心的会做网页的程序员大神,想要咨询一点问题,感恩!”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的李辉老师秒回,详细了解了对方的需求。
原来,当看到许多社区买不到菜的痛点后,张羽荫萌生了借助技术力量制作纯公益团购信息黄页的想法。
“别说中老年人了,连我的一个朋友都被骗了,冒充业主的团长集资后卷款跑路。就算团长不是骗子,也不排除有碰到山寨供应商的概率。”张羽荫的这一想法与李辉一拍即合。只是制作黄页纯属公益,没有任何研发经费和劳务报酬。
作为学校的高级技术经纪人,李辉很快给出了产品基本模型,并迅速找到电子信息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的老师、AI学生创新工作室负责人肖佳,虽然是零收入,但肖佳一口应承下来,表示愿意带领工作室的学生们一起为上海市民买菜做些事情。
用专业技术完成信息资源爬取、数据清洗和整合,实现一个集各类采购信息为一体的信息黄页,是创始团队最初的想法。实现这个想法,首先要做成三件事:组建一支零报酬、纯公益的技术团队;在开发网页前完成需求调研与分析;寻求合适的企业赞助服务器和域名资源。
攻克这三关后,很快,大家就为黄页网站起了个应景的名字“疫团GO”,而核心团队则称作“抗疫支援先锋队”。“信息越快发布出去,越能及早帮助别人。我们是在和时间赛跑。”肖佳告诉记者,整个黄页的数据预处理是在4月9日凌晨2点做完的,前端工作于当天凌晨5点完工,后端开发到了中午11点多钟大功告成。
4月9日15点,经过反复测试,“疫团GO”网站(https://tg.xuan-niao.com/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直接进入,如遇无法进入,可多次刷新或稍后再试)上线。从确定需求到第一版本上线只用了约24个小时。
事后,张羽荫在一篇讲述网站开发日志的文章《被困在家的年轻人想为上海做点事》中写道:“4月9日,脑袋昏昏沉沉,团队尽了全力,现在只想尽快上线,帮到更多人……我们是为爱发电,因为爱上海,所以我们乐意。”
纷纷点赞,越来越多人参与进来
“我们在朋友圈可以刷到各种团购信息,这之间存在信息差和时间差,还掺杂了不少虚假信息,很难甄别。”李辉表示,“疫团GO”上线后,市民输入关键词,比如“大米”后可以横向比价。目前搜集到的2600多条团购信息均来自消保委、上海发布、农委、企业官微等权威数据,还有志愿者一一进行核实。
肖佳解释说,现在不少小区热心志愿者会将团购信息整理成在线表格文档。但这对于中老年群体来说检索起来有点难度,他们可能找了半天不知道“大米”在哪一行。一旦在线共享文档同时有多人打开,会发生运行不了的状况。而“疫团GO”解决了这一痛点,为了方便老年人,他们还增加了“一键拨号”功能,用户点击页面上的号码,就可以拨打,十分便捷。
网站成立了,接下来,是持续进行的版本迭代。李辉介绍,比如网页最初是不能按返回键的,想要搜索另一条信息只能关闭后重新打开,为此团队成员几乎每天都要更新一版。努力团队实现增加数据批处理工具,后台管理系统、用户反馈等功能。
由于数据收集需要一条一条手工录入,团队成员不断扩容,由最初的4人,发展到7人,再加上几位青年志愿者,目前的志愿者规模是23人。
“牛啊牛啊,‘1024’厉害了!”“很赞,很感谢!”“这是阿拉上海人该有的样子……”让这支年轻的团队感动的是,甚至还有网友留言称也想加入进来当志愿者。
两次奔赴抗疫一线
他用青春践行医者初心
在上海新冠疫情进入严峻时期,一支由医生、护士、院感组成的28人曙光队伍临危受命,前往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闵行老年医学中心临时执业点,这支医疗队中80后13人,90后12人,其中有一位援鄂青年党员,他叫张兴。
有了援鄂经验,他把自己的经历分享给队友,缓解队友们的紧张情绪,尽快适应收治和防护环境。谈及两次抗疫经历最大的区别,张兴诚恳地说道,本次上海疫情的感染患者症状普遍较轻,影像检查少有肺炎表现,而患者数量却是十分庞大,这给他和队友们带来了巨大挑战。张兴说,“收治的第一天,队员们用十个小时收满了两个楼层的患者。”
在治疗轻型和无症状患者方面,这支医疗队采用了中医药治疗的方式,部分病人经中药汤药治疗后纷纷出院,张兴说,“有一些外国友人都想喝中药。”
两年前,他义无反顾地奔赴武汉雷神山;而两年后他同样在第一时间赶赴上海市新冠定点收治医院,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医者的初心使命。
隔空送别亲人,含泪重返“疫”线
面朝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病房的方向,他深深地鞠了三个躬;抹去眼中的泪水,转身又向“战场”奔去……
他叫陈超,是金山城管执法局队员,兼职团区委副书记。在2020年春新冠爆发初期,他是第一批报名参加G15高速道口防疫志愿突击队的志愿者。疫情期间,他一直奋战在金山卫镇防疫岗位,核酸检测、分发物资、扫街劝返,每天连续十几个小时,鞋子都磨破了。而他最挂念的,是还在弥留之际的外公。
4月3日晚,接到外公的病危通知,他着急地赶到医院,但由于特殊时期医院陪护探视规定,无法进医院陪伴外公,只能匆匆折返。第二天,当他还在金山卫某小区维持核酸检测现场秩序时,噩耗传来。回想从小到大外公一直陪伴的点滴,他的内心充满愧疚与悲痛。但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他深知责任与重担,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他忍住悲痛坚守岗位,与大家同心协力抗击疫情,早日与家人回到正常的生活……
90后业委会主任
用理解和关心凝聚每一位居民
闵行区虹桥镇金汇紫薇苑业委会主任张青,出生于1990年,是闵行区最年轻的业委会主任,在疫情期间及时信息传达、有序安排核酸检测,搭建起居委会与居民之间的桥梁。
有一次宁波的医护人员来支援核酸筛查,2小时后要立刻转战下一个小区,行程颇为紧凑。张青害怕居民睡过头了,或者是得到通知晚了,影响检测计划,和志愿者们一起迅速按楼栋清点人数,并用大喇叭和按门铃的双保险方式将还在家的居民叫出来。张青说道,“最后一组家庭,小孩子的年纪很小、一脸起床气,他爸爸抱着他一路小跑来到核酸检测点,满脸通红、上气不接下气,志愿者和医护人员赶忙安慰。大家虽然都睡眼惺忪,但是都非常配合,早上7点半的时候完成了所有的工作。医护人员从宁波来上海驰援,更加辛苦,我们都怀着感恩之心。”
张青表示,作为年轻人,希望通过传播正能量,为防疫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凝聚起每一个居民,齐心协力、共同奋战。
志愿者手记
我是“大白”经历着小区防疫的每一刻
(滑动查看全文)
阳春3月,抗疫警报再次拉响,为积极响应青年党员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走前头、作表率”的号召,我加入了居住地所在居委党组织防疫突击队,这支突击队由小区30多名居民志愿者组成,原本陌生的一群人经历过一场场战斗,成为了拥有强大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的“大白”团队!
3月28日,封控第一天,居委通知“需要6名志愿者到大门口帮助老人登记核酸码”,我第一时间接龙上岗,我们分工明确,录入信息、保存打印、秩序维护、喇叭通知……结束时才发现不止6名志愿者,原来是有人看到现场老人较多,又过来帮忙。
3月30日,第一次穿“大白”的我,心情既激动也沉重,志愿者团队有专业人士一对一检查指导我们做好防护。为了便于辨认,我们互相用记号笔在背后写上了名字。原来团队里有我的楼上邻居,有新婚夫妻,也有60后和00后。虽然我们看不清彼此脸庞,但是情感距离却被拉近了。
还记得每次为了完成工作,即使一不小心错过饭点也没有听到一个人抱怨。
“姐,今天还是我们在一组吧!”如今我有了许多配合默契的老搭档。1998年出生的程弟弟是个大嗓门,喊人下楼是他的强项;身材娇小的沈姐姐,记性好,熟悉每栋楼的位置及人员情况,核对每户信息仔细无差错;热心肠的任姐姐,骑着小摩托带我在小区里自如穿梭,减少了奔波的劳累……
还有退役军人大陶、退休工人老杨以及其他党员志愿者,我们发挥自身特长,在抗疫一线,奉献青春、发挥余热、挥洒汗水,守护家园。
一天傍晚,小区全员核酸检测结束后,志愿者们在小区门口集中。“要用手背按酒精洗手液!”“不要用手碰面屏!”对出现操作不规范的志愿者,大陶严厉纠正,我看他涨红了脸,有人说大陶态度过于严格了,搞得大家神经紧张。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关心啊!大部分人和我一样支持大陶,坚持所有人规范穿脱防护服,这不就像是互相关照的一家人吗?
转眼已是人间4月天,春光正好,疫情挡不住“红的绿的”鲜活的生命蓬勃生长。抗疫路上,也有“蓝的白的”坚毅的人们热血澎湃。
电影《无问西东》里有一句台词令我印象深刻:“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底里给出的真心、无畏、勇敢和同情。”
我穿着大白,经历着小区防疫的每一刻,其实真心、无畏、勇敢和同情就在我们身边,一个个平凡的身影,犹如一道道微光,凝聚起战胜疫情的磅礴力量。
众志成城、攻克时艰,愿山河无恙、万物和谐。上海加油!奉贤加油!
讲述人:金文贤
上海市奉贤区海湾旅游区机关青年
左中括号
青春客厅
左中括号
今天,一起欣赏
上海文化广场的音乐剧
《也许美好结局》
(来源:上海文化广场)
作者: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部分来源: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杨力佳、金山团青、青春闵行
志愿者手记记录人: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刘秦春
整合:乔安娜
本文来自上观新闻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uduzhe.cn/fb876B2pVVgRTBFU.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