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由“禁地”变景点:登楼的第一位普通人是谁

日前,有媒体从天安门管委会获悉,根据文物古建专家的论证意见,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天安门城楼及城台修缮工程增加了部分施工内容,工期将有所延长。施工期间,天安门城楼暂不对外开放,恢复开放的具体时间,将及时公布。2018年6月15日,天安门城楼及城台正式开工修缮,天安门城楼停止对外开放。

天安门,这座明清两朝遗留皇城的正门,在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着非凡的意义。然而在它建成600年里,这座城楼一直作为权力的“禁地”而存在,直到1984年,胡耀邦接到一位市民的来信,呼吁顺应民意开放城楼。4年后,第一位普通游客登临了这块神秘的舞台。


【神秘】

只在重大事情时才启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天安门巨大的拱门被打开,普通民众可以自由穿过金水桥,但天安门城楼却因特殊的地位一直没有对外开放,依然保持着神秘。

在1949年的开国大典上,有资格登上天安门城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政协代表、特邀代表等共622人。此后,登楼的嘉宾中,现任官员除副国级以上的领导人外,党内以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为标准,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以常委为标准,军方则要求是中央军委委员、军委总部、军委纪委,以及各大军区负责人。

1979年大会堂的解禁,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大信号”。次年5月,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开始试办经济特区。

此时,“开放天安门城楼”的意识,也在高层有所松动。

1980年,中共中央副主席李先念就提议,是否可以将天安门城楼向群众开放。但是,由于观念和客观条件不成熟,这个想法被搁置下来。

曾任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的杨登彦说,那时天安门城楼只在领导人接待外宾等重大事情时才启用,平时都是封闭管理。天安门管理处事情也很少,长期只配有8个人。

4年后,来自民间的一封信再次响起“开放天安门城楼”的呼声。

1984年9月,一封署名“华兴”的信,放在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的桌上。信中写道:我是1954年从上海来北京的。三十多年来,每次到天安门,仰望天安门城楼,总梦想有一天能登上这“祖国心脏的心脏”。我向周围的同志们说出我的愿望,有人说这是“白日做梦”。但我深信,总有一天梦想会成为现实。

这封信感染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也受到了当时中央有关领导人的重视。万里等领导人圈阅了此信,当时的中办主任王兆国批示:“请北京市提出具体意见,报中央审批。”

【决策】

从报告到获批只用3个月

北京市政府接到批示后,立即责成天安门管理处着手办理,从售票、存包到参观路线以及各种安全措施都几经研究,又与天安门警卫部队认真协商具体办法。

在研究过程中,仅就是否允许观众带照相机一事,就反复磋商了好几次。在最初的方案中,从安全角度考虑,规定参观者一律不许带照相机。但方案上报后,有的领导认为,群众登上天安门城楼,都希望合影留念。如果不设专门的摄影点,又不允许群众带相机,群众会感到遗憾。为此,最终决定参观者可带相机,除大殿内禁止拍照外,天安门城楼上可随处留影。

关于天安门城楼的票价。在讨论票价定价时有两个原则:第一,票价不能太高,要让普通百姓能够买得起;第二,票价不能太低,要能够通过经济手段控制登城楼参观的人数,达到保护文物的目的。

1986年5月1日,天安门城楼开始有组织地接待参观者。

当时的参观者,主要是中央或驻京部队一些会议的与会者、人大代表或劳动模范。参观必须提前登记,有严格的审批手续。

“那时人们把上天安门城楼当成荣耀。这次能上、下次不能上,有人就会考虑自己是否出了问题。”杨登彦说,各部委的领导想上天安门都很难,天安门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也不能随便登楼。

当时在天安门管理处工作的冯人凯曾回忆,在开放前,所有为城楼做日常保洁整修的登楼人员都在中央警卫局备案,均需经过极为严格的政治审查,每次登楼前都要电话向中央警卫局请示。

时间到了1987年。因为次年恰逢龙年,北京市旅游局就把1988年定为“北京国际旅游年”。时任北京市旅游局局长的薄熙成希望“头一炮一定要打响”。他找到杨登彦,商量开放天安门城楼。

杨登彦说,从写报告到获批,只有3个多月。“之前已有很多铺垫,这次是水到渠成的事”。

当年7月,北京市旅游局向市委市政府写了报告。

9月,北京市委向中央请示“从1988年北京国际旅游年起接待外宾参观天安门城楼”。

随后,王震等几位领导人先后批复“同意”。

1987年国庆后,杨登彦正式通知天安门管理处:为1988年1月1日天安门城楼开放做好所有准备。

薄熙成日后在接受《北京日报》采访时说,“从中央到北京市,对天安门城楼开放的态度都很统一,也很坚决。各个环节都非常顺,基本没有遇到什么阻力。”他用了一句成语来形容:“势如破竹”。

【布置】

大客厅弃用开国大典油画

接到筹备开放的通知后,天安门管理处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布置天安门城楼。

之前,除了“五一”、国庆或春节领导人登临外,天安门城楼上就像是一个大仓库。彩旗、灯笼、屏风……

这些集会上要用的东西就堆放在城楼上。仅那四对直径2.5米的大红灯笼,就占了整整一间房。

东西搬走后,面对整饬一新却空空如也的城楼,该怎么布置?这时,市里的意见批下来,简单明了:“就按开国大典时的样子布置”。

桌椅、沙发、茶具、挂钟、屏风……每件都按开国大典时的摆放。杨登彦说,筹备工作其实从35周年国庆时就开始了。为了和天安门配套,他们把原来的电灯改为宫灯、原来是白色的软沙发换成了楠木为框的沙发。

当时还有一个让筹备人员犯难的问题:城楼上的大客厅,墙壁上挂什么?“不能太政治化,但也不能不政治化。”杨登彦说,天安门城楼本身是个政治性很强的地方,当时考虑正面不放开国大典油画,感觉太正,只能放侧面。他们考虑正面放一幅大山大河的油画。

杨登彦找来中国文联副主席尹瘦石,尹的画与柳亚子的诗曾被评为“柳文尹画”。“大山大河的画作,有时候是一种抽象的描写,反映一种气势。”随后,他们又请来了田世光、郭怡宗、王庆生三位大画家在城楼上挥毫。屏风上的牡丹、翠竹、腊梅……

看起来美观又庄重。

一些细节显示出天安门管理部门对筹备工作的周密考虑。

他们将大厅里原来铺设的纯毛地毯换下,在游客行经的所有地方铺上红色的化纤地毯。这样设计有两个好处:一是游客迈出的每一步都走在红地毯上,就像走向一场盛大的仪式。而更重要的是,这些地毯对青砖地能够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开放】

第一张天安门城楼参观券售出

1988年1月1日,正式开放的日子。天安门城楼举行了一个简短的剪彩仪式,没有领导人参加。

杨登彦说,当时他与薄熙成商量的是“不高调,但还是小范围搞点活动”。

当天清晨,薄熙成从北京饭店拿来一对景泰蓝花瓶,并附带两份证书。两个花瓶有一尺多高。杨登彦记得“样子很漂亮,挺大气”。

当时的门票是对折的,像请帖那样。票面上印着烫金的天安门城楼剪影。售票处门口,还铺着大红地毯。

开放的消息早就向社会公布了。当日清早5时,天安门的值勤人员便发现有人跨过金水桥,径直朝城门走来。值勤人员忙迎上去询问,得到的回答却是反问——“今天天安门城楼正式开放,你不知道?”据当时在现场采访的记者董保存描述,如果不是亲临那种场面,你根本无法体会到排队时那种庄严肃静的气氛。个个一本正经,仿佛不是来游览,而是准备发表就职演说,准备接受电视采访似的。

登楼的第一位普通人是北京东四人民商场的退休老职工,75岁的高锡武。他早上7点就等候在登楼售票处前。9点整,历史上第一张天安门城楼参观券售出,票价10元。作为登上天安门城楼的第一位普通人,北京市旅游局赠送给高锡武一只景泰蓝花瓶和一张“登城楼证书”。

接受同样礼品的,还有来自法国的游客卡特夫妇,他们是第一批登上城楼的外国旅游者。

从此,天安门被赋予了双重功能。

一方面,作为国家重要的政治活动场所。另一方面,天安门城楼也变成了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城楼开放首日,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就有2000多人。这一年,登楼人数达到60多万,全年参观票款收入近780万元。2012年1月1日,来自江苏南京的陈宁一家成为城楼开放以来接待的第5300万名游客。(来源|《读者报》 作者|李天际 涂重航 北京日报《纪事》采写组)

本文来自读者报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uduzhe.cn/fb894B2pUUwlQA10.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5年03月18日
下一篇 2025年03月18日

相关推荐

  • 当前工艺美术发展的若干思考

    2019-02-01 09:55 | 浙江新闻客户端通讯员 周江楠 张志杰据录音整理李京宁在讲座中。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郑剑佩 摄我所在的处室原来叫省经信厅轻纺办,去年12月份机构改革,经信委改为经信厅,周五,前不久,经信厅党组会议把轻纺办改为消费品处。我们都从事工艺美术工作的,

    2025-03-18 19:27:02
    370 0
  • “薄熙来、孙政才是政治腐败的典型,孙政才执意推行自己主张”

    最新一期《中国纪检监察》杂志发表题为《重庆: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文章,作者署名乔子轩。文章表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根本保证。重庆市利剑高擎,严肃查处武隆区政协原党组书记、主席张晓江,市工商联原党组成员、副

    2025-03-18 19:24:02
    3421825 0
  • 25岁出嫁,47岁含冤离世,丈夫独自活到99岁,同月同日离世

    1931年6月,因为叛徒的出卖,23岁的薄一波与60多位河北省委的同志被逮捕入狱,判刑8年,在草岚子监狱服刑,1936年,经组织批准,这些人“假自首”出狱,重新投入到革命工作中,令薄一波没有想到的是,当时一时的权宜之计,竟然害死了相濡以沫22年,为自己生育3儿3女的妻子胡明

    2025-03-18 19:21:02
    120885 0
  • 薄熙来、徐才厚、郭伯雄、孙政才、房峰辉、张阳等10个“老虎”,先后被写入《大事记》

    撰文 | 余晖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党的十九大以来大事记》对外发布。政知君注意到,孙政才、房峰辉和张阳等“老虎”被写入了《大事记》。5年前,《党的十八大以来大事记》曾对外发布。当时也写进去了几个“大老虎”,包括李春城、薄熙来、徐才厚、

    2025-03-18 19:18:02
    15815496 0
  • 建国初朱德孙子的一幅画为何惊动了警卫局?

    北京的红墙之内,紧邻府右街的一片空地上,有5座独立的青砖楼,统称为“西楼”。1952年,刘少奇和朱德携家属分别搬进西楼的甲楼和乙楼。两家孩子多,很快打成一片,有一天朱德的孙子朱援朝上课时偷偷画画,被老师没收,交给中央办公厅警卫局,一时引起轩然大波。朱援朝画的是

    2025-03-18 19:12:01
    573263 0
  • 99岁革命元勋逝世引爆两大谣言?子女泣血声明揭开30年隐秘真相

    2007年1月15日,北京飘着细雪。薄一波在病床阖眼时,没人料到这位横跨两个世纪的开国元勋,竟会在身后掀起舆论飓风。互联网一夜之间炸出两枚"重磅炸弹":​​《十九次密谈》​文档宣称他"临终痛批毛泽东",另一则传言咬定他"为贪腐犯求情"。薄家子女捧着手机浑身发抖。

    2025-03-18 19:09:01
    22 0

发表回复

8206

评论列表(0条)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