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现时我们对“电影杨玉环”可能比较关心,我们都想要了解一些“电影杨玉环”的相关文章。那么小编也在网上收集了一些有关“电影杨玉环””的相关内容,希望兄弟们能喜欢,各位老铁们快快来学习一下吧!邑人按:《王朝的女人·杨贵妃》究竟是好呢,还是好呢,还是好呢?我的观点,这不是一个烂片,尽管你也挑不出太多的亮点。下面,我且说,你且看...
本账号已开通评论功能,欢迎大家点评!尊重原创,欢迎打赏!遵照习惯,资源在阅读原文里,不过今天没资源。
邑人电影院 ID: shawtonlee_film
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枭枭秋烟里。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
上文诗作是《全唐诗》中收录的杨玉环作品,名为《赠张云容舞》,题为写舞,全诗又无一个舞字,却以奇诡的想象写出了舞者的神韵,细微处才情不亚白居易的《长恨歌》。杨玉环即杨贵妃,一个王朝的女人。作为历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她的一生注定是不平凡的。《全唐诗》成与清康熙年间,已经远去杨贵妃去世1600多年,收录仅杨贵妃一首,但从这首诗的题制来看,作者生前作品必定更多,可惜全都遗失。懂诗,擅长音乐,精于舞蹈,杨贵妃绝对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女子。可惜,生在了一个太让人嫉妒的年代,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为人嫉恨的女人之一。
历史充满了吊诡,大唐历来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繁荣昌盛的时期,而唐玄宗时期又是由盛转衰的节点。打量历史,从来就有许多维度,如果从攻守的角度看上去,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确经历了中国历史转圜关头最重要的时刻。在唐玄宗之前,中国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原文明一直处于对外攻伐的势态中,从秦汉至唐初期,基本上都呈现中原文明对外威逼虎视眈眈的势态,而少数民族整体上则处于抵抗状态,觊觎中原又无所作为。而到了唐玄宗之后,基本上就变成了外部少数民族对中原文化呈围攻状态了,中原整体上处于守势。可能有人说元朝是一个例外,一直对外攻伐,但元朝本质上是马背上的文明,从中原文明的角度,恰恰是灭国时期,处于最大的防守之中。从此角度,唐玄宗与杨贵妃就真正成为了最具悲剧性的历史人物。但后世诸人,将祸害国势逆转的源头都加诸于杨贵妃一个女子身上,也是天大的不公,杨贵妃一介女子,自然拥有争取爱情与幸福的权利,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杨贵妃从来没有武则天那种政治野心,将国势坍塌系于她一身,自是杨贵妃的不可承受之重。
但即便是强大的唐朝,在管理国家时,也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治理体系。不像今天,中国有34个省级单位,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对等的,平行相处,共同隶属于中央来管辖。但历史上的中国却呈现另外一种状态。自周朝开始,以中央政府的国都为核心,先有一个直辖区,往往被称为京畿或直隶,直接管理国都及附近地区。再京畿之外,则有平行的行省,形成对京畿或直隶的拱卫,组成一个庞大的外围圈,也是中央政府能够直接任命管辖的区域。再向外,就是一圈由土司(刚刚入选世界遗产的土司遗址即这一制度的直观表现)、都护(如唐朝的安西都护府等)、亲王(蒙古亲王)形成的次一级的政权形式,他们虽也隶属于中央,但由多了一些自治权,权力更迭也多以世袭来完成,中央以派驻的形式维持统治权。再往外一圈则是拥有更大独立权的藩属国(像唐时的吐蕃、南诏,清时的琉球、朝鲜、暹罗等),他们整体上拥有完整的独立权,对中央只处于归化状态,以进贡的形式来维系着中央政府的权威与尊严。整个帝国的文明就这么一圈一圈围出去,犹如眼下北京城的环路一样,越靠近中央之地,得皇恩就越浩荡,管辖愈紧,越远离中央,越独立自主,但又都尊崇中央,自认为中央的臣民。从中央的角度,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有万邦来仪的感觉,但实际上控制程度大不同。当中央足够强大拥有向心力的时候还安然无恙,而当中央政府丧失权威,帝国版图就显得岌岌可危。这一独特的环状统治结构,自古就有,但还是从安史之乱后发生变化,相对自主的节度使割据征伐,几经战乱,到明时才算稳定下来,到清末才导致崩溃,安南、琉球、朝鲜、外蒙等地最终析出了中国的版图。
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不几年功夫,大唐王朝就变得面目全非,整个中原文明都开始进入尽管在文化角度还在进步但从武功角度已进入衰退了。这么沉重的历史,都要让杨贵妃一个人扛起来,对她不公正,但历史陈见又过于深厚,如何将这样一个具有特殊历史标示性意义的女性角色,通过电影的形式,在两个小时之内用一个具有说服力的故事将这个悲欢的过程讲出来,难度不可谓小。一般导演都不敢碰,于是《杨贵妃》这个项目2009年自立项开始,就在圈子里转来转去,然后忽忽数年,直到现在才上映,导演也几易其手,最终到了一位已经57岁的新手之上。这种传奇,与电影里演绎的故事相比,都可以再开一部新戏来了。
尽管导演十庆是一个新人,但《王朝的女人·杨贵妃》确绝不是一部烂片,甚至,在诸多细节上,制作都尤为工良,让人咂舌。而且,在故事的讲述上,十庆也展现出了智慧,选择了一个非常讨巧的方式,以一位罗马时臣的视角将大唐王朝皇帝与儿媳之间的爱情恩怨讲述出来。唐朝的历史从来就不缺乏厚度,而无论怎么讲,怕在两个小时之内都讲不完,还很难落好,而让一个老外来讲述,那些所谓的不合理,都可以推到老外的身上去,老外旁观的视角本就不同于一般人的视角,这一招的确非常聪明。 这样表现出来的成片还拥有了一种国际视野,但可惜的是,《王朝的女人·杨贵妃》又不是一部讲述给老外看的电影,所以那种设计还是有一点怪怪的,有些跑偏。巧妙者如《末代独裁》,本来是要讲述非洲大独裁者阿明将军的故事,但电影很聪明滴虚构了一个白人管家,然后将阿明的故事以虚构管家的角度讲了出来,很讨巧也大获成功。不过,《末代独裁》的观众本就以白人为主,虚构了一个白人管家作为视角,恰到好处的迎合了观众,在接受程度上也更精巧一些。《王朝的女人·杨贵妃》这样设置,看起来讨巧,但还是没有做到《末代独裁》那样巧妙。
说到编剧,学者兼企业家出身的十庆一点都没有保守,众所周知的马震就颇具想象力,镜头呈现出来也很唯美很浪漫,全无淫亵气。至于想象力的大胆,从十庆早年的编剧作品《代号美洲豹》《超国界行动》就可以看出,1980年代中期的大陆境内,尚无恐怖活动发生,大陆与台湾也未解除敌对状态,而作为编剧的十庆,他直接用笔触超越了社会现实,敢于领先于时代之外。尽管今天看来那两部作品算不上成功,但胆识与魄力,却不容回避。回到《王朝的女人·杨贵妃》上,十庆作为新人导演,上来就接这种题材的大戏,也需要很大的魄力才行。而实际上他不仅大胆地采用了罗马帝国时臣的视角,还颇具想象力的将搬运荔枝的故事要变成将整棵树搬过来,改变了大家心目中的“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印象。还合乎史实地将武惠妃、梅妃及杨贵妃之间的争宠系展现了出来,虽有变动,但大体上仍在历史框架之内。武惠妃依然是心机婊,梅妃依然隐忍,而杨贵妃则步步升天。
不过,新人导演自然有新导演的弱项,比如在“贵妃醉酒”、“贵妃出浴”、“贵妃羞花”以及“妃子一笑”等细节上,本应有一些经典镜头出来,可惜十庆都没有将杨贵妃的神韵展现出来,或者说范冰冰没能传神地演绎出来。其他还有大唐歌舞,包括《霓裳羽衣曲》,也都没能形成传神再现,而是有些偷懒地运用蒙太奇手法给糊弄了过去,这种半回避式的表现,有些草率了,不足为训。就像看《笑傲江湖》是不可以回避《笑傲江湖曲》一样,在杨贵妃身上的那些经典传说,如果能够拿出合理的镜头进行展现,无疑会更具有说服力,可惜,《王朝的女人·杨贵妃》没有。
《王朝的女人·杨贵妃》以爱情为主线,有意消弱了政治纠葛,围绕杨贵妃,将与他相关的李隆基、李瑁,以及武惠妃、梅妃卷入其中,但又不是绝对的后宫戏,维持了正剧的格局。形象改动稍大是李瑁,片子将他打造成了一个悲情人物,吴尊一副苦瓜脸,倒也相映成趣。在娱乐至上的时代,正剧不好拍,也不讨好,十庆可谓是知难而上,能达到现有水准,已经相当不容易。用姜文的话讲,艺术水平“在水准线之上”。还是那句话,有很多遗憾,但绝非烂片。至于片中两处尺度稍大的情欲戏,显然属于十庆的个人想象,一前一后,从马震到马嵬坡的女上位,正好是杨贵妃感情的起点与终点。
一个女人,从懵懂无知,被人选择,到再被选择,她所能做的,只能是被动接受,然后再一次被动接受,然后学会转换身份,开始接受身份带来的光鲜,享受身份带来的荣耀,再然后变得任性起来,直到有一天,有人出来说你已作的够久,可以去死一死了。于是,一切,起于一场马震,又终归于另一场女上位的震动。期间,她爱上了她的男人,并为了她放弃了做母亲的身份,可是,她所在的位置实在是太过于棘手,终于容她不得。
单纯从爱情的角度,十庆并没没有放得开,蜻蜓点水的两场情欲戏,是故事的眼,可是,刚刚在让人张开震惊的嘴巴,就匆匆再次合上了。《王朝的女人·杨贵妃》就像一个漂亮的女人,刚刚一个漂亮的转身,却又在还未让人记住时,就再次转了过去,只留下一个华丽丽的影子,一个悄然而去的遗憾。
另外单独提及一点,有关大唐盛况,《王朝的女人·杨贵妃》的场景、服饰等都做的不错,尽管有人批评,但考虑到本片的摄影是侯咏,美术是和田惠美,而剪辑则是张叔平,单凭这个框架就不会差到那里去。要说批评的话,就是这个故事没有拍出骨子里的悲凉感,无论是杨贵妃个人,还是她与李隆基的爱情,还是开元盛世的凋落,哪个角度看上去,这都应该有一种沧桑气,十庆没有把这种悲壮感很好地表现出来,有些遗憾。
说到盛世,不是大红大绿,高门阔庭,浓妆艳抹就可以了。我们常说《春江花月夜》以孤篇横绝全唐,这首诗文辞美则美矣,语境上则是一片悲苦意,如“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一句就可以看出。再说唐玄宗亲手创制的《霓裳羽衣曲》,作为宫廷御乐,相必是流韵华彩。但据姜白石的搜罗,他呈现的尽管只是残章,也依稀可见曲风沉郁,闲雅中充满怨抑之气。
且看姜夔根据这些残章谱写的两段歌词,尽管文中不可避免有宋词的影响,但文中的怨怼之气还是见于字间,不是姜夔自加的。
“亭皋正望极,乱落江莲归未得,多病却无气力。况纨扇渐疏,罗衣初索,流光过隙。叹杏梁、双燕如客。人何在,一帘淡月,仿佛照颜色。
“幽寂,乱蛩吟壁。动庾信、清愁似织。沈思年少浪。笛里关山,柳下坊陌,坠红无信息。漫暗水,涓涓溜碧。漂零久,而今何意,醉卧酒垆侧。”
《霓裳羽衣曲》全曲共三十六段,分散序(六段)、中序(十八段)和曲破(十二段)三部份。姜夔得到的只是其中的十八段,以上是中序部分的第一段。盛世之辞,却充满悲怆,这一点,在《花间词》里也有体现。盛与悲之间的对比,大概还是缺啥想啥吧,就如缺和谐的社会以和谐作为追求目标,辛苦忙乱的时代则要以梦为靶子。
最后,用《贵妃醉酒》里的几句唱和来做尾吧。
杨玉环:通宵酒,啊,捧金樽,高、裴二卿殷勤奉啊!裴力士:娘娘,人生在世……
杨玉环(接唱):人生在世如春梦,且自开杯
高力士:且自开怀………..
杨玉环(接唱):且自开怀饮几盅。
阿弥陀佛!
7.1
当。当。。当。。。
特别通知:
为了满足大家对于资源的需求。请再回复中向主页君所求资源,有求必应!或者,看下“阅读原文”,内附资源。尊重正版,尊重原创,请自行斟酌......
欢迎加入“邑人电影院”。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一键加关注。
不信来试
合作洽谈,请加博主微信:xtlee0213
本文来自邑人电影院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uduzhe.cn/fb900B2pVUQFXBlI.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