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因劳动的权利与义务发生分歧而引起的争议,在我国,劳动争议解决的途径主要有仲裁和诉讼两种。
仲裁:
1、申请仲裁: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2、仲裁受理: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自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决定受理的,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五日内将申诉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决定不予受理的,应当说明理由。
3、开庭审理:仲裁庭应当在开庭五日前,将开庭日期、地点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对申请人按照撤诉处理,对被申请人可以缺席裁决。
4、仲裁裁决: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逾期未作出仲裁裁决的,当事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诉讼:
1、起诉: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受理:人民法院收到起诉状,经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认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3、开庭审理: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4、判决:人民法院对公开审理或者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律公开宣告判决,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十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宣告判决时,必须告知当事人上诉权利、上诉期限和上诉的法院。
建议参考:
1、了解法律法规:在解决劳动争议时,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应该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便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2、保留证据:在劳动争议过程中,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应该注意保留相关的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等,以便在仲裁和诉讼中使用。
3、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对劳动争议解决途径不了解,或者对仲裁和诉讼程序不熟悉,可以寻求专业的律师或劳动法律师的帮助。
相关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劳动争议解决途径仲裁及诉讼程序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在解决劳动争议时,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应该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注意保留证据,并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途径,如果对劳动争议解决途径不了解,可以寻求专业的帮助。
以上内容具体告诉你关于劳动争议解决途径仲裁及诉讼程序的问题的答案,除此之外,本文还介绍了劳动争议解决途径仲裁及诉讼程序的具体流程。相信你已经从文中得到了你想要的答案。如果您还想咨询劳动争议解决途径仲裁及诉讼程序的相关问题,可以咨询相关律师。本文来自管理员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uduzhe.cn/fbcbdC2pRXANQBlU.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