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父辈足迹,惨烈769团抗日血战红都炮台

前言:

眼前姐妹们对“血战太行山”大约比较注重,我们都想要分析一些“血战太行山”的相关文章。那么小编也在网络上网罗了一些对于“血战太行山””的相关文章,希望同学们能喜欢,我们快快来了解一下吧!

原创:李丽 红星故事

关注军旅警营公众号
阅读更多军旅美文

百合花原创

1.引言


多年前父亲猝然离世,悲痛中我整理了父亲遗留回忆录手稿,看到了这样一段抗战攻打炮台的描述:“我们连的大部人员被困在光秃秃的水泥碉堡顶上,连接碉堡到地面壕沟的跳板被打断,退路被敌人完全切断,我们进不去,敌人也出不来。围困一整天,只听两声巨响,敌人把深埋在碉堡底座的炸药拉响,(769团三连)攻上碉堡的人全部阵亡,遗体被炸飞成血肉块,像落雨一样洒在落地面,真是惨不忍睹。排长战死三个,连长和指导也牺牲了,我当新兵时所在重机枪排的阎付排长也在战斗中阵亡”。让人心颤,惨烈,多么残酷的恶仗。


在抗战胜利75周年之际,我们来回顾这场战斗,以此纪念769团的先辈们!


时光回转到76年前烽火硝烟的抗日战场,被老百姓亲切称为“老9团”的太行山铁拳头,八路军129师385旅769团将士,浴血抗战,顽强杀寇,谱写了一曲曲英雄悲壮的诗篇!


2. 攻打红都炮台

一九三九年开始,日本鬼子对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疯狂的扫荡,并实施“囚笼政策“,以铁路为线,以公路为链,碉堡为锁,企图分割和蚕食抗日根据地。为粉碎日本鬼子的封锁,根据地的军民和鬼子展开了艰苦卓绝斗争。


【炮台简介】

位于山西辽县到榆社公路旁的红都山,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山上方圆几十里内所有什么活动,都能看得一清二楚,日军利用有利地形在此修建了最大的碉堡群——红都炮台。炮台像一把钳子夹住了太行三分区的脖子,使得三分区这个富饶粮仓被鬼子控住。


日本鬼子为修这个炮台,从附近的村庄里抓了很多劳工,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才修成。中间有一个大碉堡,大半截插入地下,少半截伸出地面;与大碉堡对称设了二个小碉堡,大碉堡完全用钢筋水泥浇筑,厚度有三四公尺,高有二丈多,中间以围墙连接,内部结构复杂,分地上地下两部分,枪眼密集,火力交叉,防守极其严密。四面挖了壕沟,架了铁丝网,铁丝网上通了电;院内院外布设两道铁丝网,还修了围墙,约三丈多高。

【领受攻打炮台任务】

1944年7月,我769团领受了拔钉子的任务,攻打辽县以西的红都炮台。这座炮台曾经打过几次,八路军也费尽心机,但因鬼子炮台修的牢固、我方弹药不足等原因而未能攻下。


战前769团召开动员会,一位70多岁的老大娘颤颤巍巍地站在队伍前面,诉说着她的不幸,鬼子扫荡时,她的房子被烧掉了,老伴被杀了,媳妇被强奸了,剩下的一个儿子又被拉去修炮台,瘦的皮包骨并被打成了残废。村里还有很多人被抓去修炮台,都死在里面没有回来。当地被抓去修炮台的有几千人,鬼子怕修炮楼人泄秘,修完炮楼后大部分人被杀了,并埋在了炮楼下面,逃回来的只有一两百人,老乡对鬼子恨之入骨。


为了能顺利打下炮台,夏季骄阳似火,战士们光着膀子用树叶做成遮阳帽戴在头上,没日没夜的练本事:爬梯子,土墙搭跳台、过壕沟、铡刀斩断铁丝网等。


当时连年饥荒,根据地军民都非常艰苦,每天都是高粱黑豆拌野菜煮糊,还经常吃不饱。当百姓听说部队要打红都炮台,竟把地里埋的半罐白面挖出来送了过来,有人把村里仅有的一只报晓鸡也送过来,还有的送几斤小米,送几张烙饼等。

7月23日部队吃过饭后,顺着沟向炮台前进。天刚麻麻亮,部队就到了红都山下,进入了战斗位置。团长马忠全和太行三分区司令员鲁瑞林站在离炮台几公里的小山头上观察着动静。


炮台是由三个两层楼高、厚度有三四公尺圆形碉堡构成的,三个碉堡呈三角形。碉堡之间有两丈多高的围墙连接,碉堡上下光溜灰扑扑的。密密麻麻的两层枪眼远远看去,像一只灰色的怪物登在那里,睁着许多黑洞洞的眼睛。据了解炮台内约有二百名鬼子。紧贴着炮台四周,是一条一丈多宽的壕沟,沟中间挂电钢丝网。沟壁上有许多枪眼,这些是专门对付掉进沟里的人,沟外面还有一道一人高的砖墙和三道钢丝网。

【三连主攻 二连四连增援 六连七连掩护】

769团三连担任先锋。三连在前面挖工事,有了响声,鬼子在炮台顶上的哨兵以为是小股八路侦查,打了几枪,部队隐蔽在山沟里一动不动,三连趁机,用铡刀斧头砍断一层层的钢丝网冲到围墙跟前,战士们正打算越过围墙向上冲,猛然炮台的每个枪眼都喷出一条条火蛇来,敌迫击炮、掷弹筒、一个个的在我们左右爆炸,三连被压在围墙外面过不去。这时,从炮台的一些枪眼里喷出来的是雾一样的气体,日本人放毒气了,有经验的老同志就把准备好的毛巾倒上水上,捂住鼻子,其他人在上面撒些尿,把口和鼻子捂住。


担任二梯队的769团六连、七连,这时向正门吊桥佯攻,牵住敌人的火力,掩护三连冲锋。旅部仅有两门炮放在山梁 ,离炮台不过百余公尺的迫击炮开火,这是部队第一次用山炮攻坚。“轰—咣”,敌炮台正门,有一块刻着“山本大队红土阵地筑成典礼”一丈多高水泥大匾被打的粉碎。

【攻上炮台】

三连长姚思亮翻过围墙跑在最前,战士们排着绑好的长梯子从壕沟这边一下搭上炮台,姚连长第一个爬上梯子他一直往碉堡顶上爬,在他身后是一个接一个的往上爬的战士,梯子被压得一闪一闪的。有些战士等不及爬梯子,就把老乡送来的高粱玉米杆子一捆捆的往壕沟里填,然后把门板往上一架,就冲向壕沟逼近炮台跟前,攀着炮弹打出来的白印子往上爬。但围墙和碉堡是滑溜溜的,一不小心就掉到沟里。


敌人见我们要上炮台顶,就用各种火器疯狂的射击,丢手榴弹和机枪扫射梯子上的战士。梯子上的战士负伤掉了下来,后面的又补上去。每架梯子上,一个挨一个的往上爬,下面的部队像潮水般的涌到壕沟边。咔嚓一响,一架梯子被敌人打断,梯子上的十几个战士一下掉下壕沟。


登上了碉堡顶的战士,往下一看,炮台里面是一块方圆百十公尺的空地,在碉堡顶上的平台中间有一个哨棚,还有一个小铁门被敌人死死的扣住了,战士用枪打手榴弹砸门怎么也砸不开,突然一个战士应声倒下,原来碉堡内敌人通过顶上的枪眼射击上面的人。


三个碉堡同时向我们开枪,围墙上的好几个战士负伤,仰身摔下到壕沟。陆续上来的人站在围墙和碉堡顶上满满一圈。


两个战士正爬上梯子,被一梭子机枪打中栽倒在地,姚连长正要起身,一声枪响。姚连长也倒地牺牲了。八班长抱着一包炸药,刚爬到一半,一颗子弹打中炸药,轰隆一声爆炸,连梯子都炸没了。

地上的部队退到了陡坎下,被火力压着抬不起头。担任掩护任务的二连、四连增援上来了,四连卫生员问三连卫生员我父亲李和旺,为何敌人这么凶,刚踮起脚尖看,被敌一枪击中脑袋而牺牲。


这时,已经是正午,战士们汗流浃背。老乡们送来了开水和食物,下面部队还可以轮流吃喝,可是顶上的人,渴的喉咙直冒烟,肚子饿的咕咕叫却吃不上,因为食物还未扔上炮台顶,就掉进壕沟,顶上的这一百多人忍饥挨饿。炮台上已没有多少弹药,敌人用机枪射击 ,受伤者越来越多。


七连四班班长赵畴海,站在炮台顶上,发现碉堡的第二层枪眼,离顶上不远,于是脱下上衣撕成条条,把衣服卷成一团,把布团堵在枪眼前面,敌人的子弹被堵住了打不出来,大家一看这办法好就照样做一下,堵住了很多枪,也减少了敌人对我们的威胁,可是布团经不住敌人子弹的连续射击慢慢被打烂了,一片一片的破布往下掉,最后剩下了几根布条在枪眼外飘来飘去。

【炮台爆炸 炮台上战士全部牺牲 壕沟内展开肉搏血战 】

接近黄昏天色已暗,鬼子被围困一天,弹药越来越少,所盼的援军又未到来,他们绝望的将修炮台时已埋好的炸药拉响。爆炸时,上到炮台顶上所有的战士都被炸飞,成为血肉碎片从上面散落到地,惨不忍睹,他们全都牺牲了。


炮台里剩下的日本鬼子从壕沟的地道里跑出来,在壕沟里展开了一场残酷的肉搏血战。

壕沟里三连战士刘秀文负伤了好几次,他挣扎起来,端起刺刀向鬼子冲去,这时一个鬼子正准备向躺在地上的重伤员射击,刘秀文从他背后猛地一刀,因用力过猛,两人一起栽倒,旁边跑来了一个敌人,想从背上刺杀刘秀文战士,孔繁祥赶紧推上最后一颗子弹,呯的一声鬼子倒下。


在壕沟的另一头,七连一班的王小五躺在铁丝网上,他从早上到现在整天水米未沾,鲜红的血已凝结成酱紫色的血块,身上一动就被铁丝网刺的昏过去,他听见爆炸声和喊叫声,睁眼一看,几个鬼子向他扑来,他伸手掏出最后一颗手榴弹,用尽全身力气投过去,几个鬼子倒下。


三连一排长王自先扶着沟壁站起来,几处创口往外淌血,浑身像穿了一件血衣,他端起枪向右边的敌人射击,冷不防左边飞来一颗子弹又打中他的左胸,他用左手捂住伤口,用另一只手开枪射击涌来的敌人,但枪里没子弹,他两脚一软,左手一抬,一股鲜血喷出来,踉跄一下倒在地上。当几个鬼子挨近他身边时,他猛地翻身起来,一弯腰从身边一位牺牲的同志身上抽出一颗手榴弹,只见黑烟一冒,一排长与几个鬼子同归于尽。


壕沟里的伤员用刺刀用牙齿和敌人厮杀,一声声的爆炸,一滩滩的鲜血,许多战士牺牲了,他们手里还抓住敌人的头发,嘴里还咬着敌人的耳朵。

这时,地面部队用全部火力压住炮台残余的火力点,不顾一切危险,把梯子放在壕沟上,把里面的烈士和伤员背出来。


【结束】

因敌主力援军已从辽县快赶到,为了避免与敌接触损失,我们转移了。洪都山上只留下一座残破的炮台和数十具敌人的尸体。红土山上被鲜血和西天的残霞同染的像一座血山!


打完仗,我们部队又回到了武乡县的广志村,这里是老根据地,群众对我769团感情很深,我们如回到自己的家一样,当他们听到一些熟悉的同志牺牲了,大家都非常悲痛,很多人难过的掉下了眼泪,军民的心是相通的。

3、参加攻打红都炮台769团前辈回忆片段


在我拜访769团抗日老战士及整理资料过程中,几乎没有一位参战者不提及红都炮台,印象太深,战斗太惨烈,烈士牺牲时英勇悲壮形象已深深刻印在每位参战老兵的心中!

上图是登载在36师政治部的文章,由范天枢、阎文和、史国忠等前辈执笔,介绍攻打红都炮台~“拔掉人民心中的钉子”。范天枢和史国忠前辈亲眼目睹赵畴海前辈爬上炮台脱衣堵枪眼!


2010年3月,我采访769团三连老战士姜智敏叔叔时,他回忆道:红都在辽县到榆社的公路旁。1944年7月24日,攻打红都炮台,非常激烈非常艰苦,打了一天都未打下,三连共有130人去战斗。连长、三个排长、班长全牺牲了,连部指导员、通信员司号员也牺牲了,天黑时战士带着炸药包登梯去炸,结果连炸药包一块被炸飞了。三连只剩下4到5人的连部加炊事员共剩30人,已不成连队(父亲和姜叔是幸存者)。部队补充新兵、轻伤员归队、团部从别处调人来,才又组成“三连”。


要知道 三连是769团一营主力先锋、著名的模范党支部,一般轻易不用这支部队,“三连”几乎打光,可想当年战斗的重要和残酷!


父亲在回忆录中记载攻打红都炮台牺牲的烈士。

发表在安徽商报,抗日老战士赵畴海回忆攻打红都炮台!

攻打红都炮台时任769团二营7连指导员范天枢前辈,六十年后在青岛,为爬上炮台勇敢作战的赵畴海前辈所题的词。

录像是2007年8月 12军史馆采访赵海畴前辈。1944年夏任769团二营七连四班班长的赵畴海前辈,讲述爬上炮台用衣服卷成团堵枪眼。

四、769团部分抗战老战士相片


指挥攻打红都炮台的769团团长马忠全。

攻打红都炮台时任769团二营七连指导员的范天枢前辈。

769团李长林前辈

攻打红都炮台时在769团一营三连的姜智敏前辈,这是姜叔送给我父亲他于1945年在怀沁府拍摄的照片。

父亲李和旺,1939年参加八路军769团,攻打红都炮台时任一营三连卫生员,亲眼目睹了自己的连长、指导员、三个排长等70多人牺牲。

769团刘天昌前辈

攻打红都炮台时在769团二营七连的史国忠前辈。

攻打红都炮台时任769团二营七连四班长的赵畴海前辈。

769团张双春前辈

769团李基中前辈

769团王树凯前辈

769团张三昌前辈

769团刘二贵前辈

769团武通胜前辈

769团马朝珩前辈

769团王靖海前辈

769团尚玉林前辈

769团陈明珠前辈

769团老战友在徐州军部合影,从左到右:马朝珩、刘天昌、武通胜、刘二贵、张双春、赵畴海。

(注:因收集到的769团前辈照片有限,当时参战具体情况不清楚,相片摆放次序为随机!)

抗战硝烟散尽,抗战精神永存。我们769团八路军父辈们,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永远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向抗日烈士先辈们致以崇高的敬礼!


资料来源:

1、解放军36师政治部印(内部资料)“从鄂豫皖到太行山”

2、往事我的军旅生涯( 内部资料 )李和旺著

3 、采访769团姜智敏前辈

4、769团后代张先荷、赵京晋提供部分资料

李和旺女儿 2020年8月

本文来自红星故事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duduzhe.cn/fb72eB2pVVghTAV0.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5年01月25日
下一篇 2025年01月25日

相关推荐

  • 红色河北 | 浴血太行 每伏必胜“刘邓大军”抗战在冀南

    抗日战争期间,刘伯承和邓小平率领的八路军129师曾驻扎河北省涉县赤岸村,浴血千里太行山,直到1945年12月离开,粉碎日军对根据地残酷扫荡、指挥上党战役等大小战斗3100多场,他们夜袭阳明堡,两袭长生口,两伏七亘村,伏击黄崖底、广阳、神头岭……几乎是每伏必战,每战必胜

    2025-01-25 21:54:01
    1181 0
  • 奇怪现象:同在太行,八路军总部被日军包围,刘伯承却从未被包围

    1942年夏,日军集结重兵,开始对八路军太行、太岳根据地发起了新一轮的攻势。为重创八路军,日军此次做了许多准备,他们采用“集中兵力,辗转‘扫荡’”的战法。敌人频繁调动部队佯动,制造大量假情报迷惑根据地军民,又派遣大量特务潜入根据地,甚至还组织特务部队伪装成八路

    2025-01-25 21:51:01
    105628 0
  • 《亮剑》:独立团白刃野狼峪,李云龙血拼关东军

    亮剑精神第一次在原著中出现的情节,电视剧里没演。这是类似于电视剧中“骑兵连,冲锋”一样让人血脉贲张的桥段,不知编剧为何删去了。骑兵连冲锋虽然悲壮经典,却与历史出入太大。太行山的八路军缺衣少粮,根本不可能养的起骑兵。因为战马需要精饲料,光靠吃草可不行。编剧可

    2025-01-25 21:48:02
    470 0
  • 太行山抗战.乏驴岭战役,国民党军一次少为人知的血战

    在井陉县旅游时,路过一处叫乏(fa)驴岭村的地方,这里有座大铁桥,号称躺着的埃菲尔铁塔。我们一会再说大铁桥的故事,这里的故事很多,我们先来说一段国民党军在抗日战争早期,于河北省石家庄井陉县的乏驴岭村附近,同日本鬼子进行的一场规模较大的战役,那就是乏驴岭战役。

    2025-01-25 21:45:01
    374 0
  • 八路军血战太行山始末

    #头号周刊##头条文史#历史不容忘却1942年5月,日军纠集数万兵力,分五路向八路军总部进行报复性奔袭式“大扫荡”。这是1942年抗日战争中鲜为人知的一幕。日本侵华总司令冈村宁次调集了3万精锐部队包围了位于太行山的八路军总部,被包围的基本都是后勤、管理、文艺兵和新闻记

    2025-01-25 21:42:02
    1913 0
  • 太原会战(20):日军逼近太行山区,川军镇守东阳关,血战在即

    书接上回,本期为太原会战系列第20期。上一期主要讲述了在平遥城陷落后,减员过多的晋绥军与日军在吕梁地区爆发的战斗。本期将讲述日军除了进攻吕梁和平遥地区以外,还向着太行山区进军,随着日军不断逼近以及河北的陷落,晋绥军与协助山西防御的川军将在东阳关一带准备阻击来

    2025-01-25 21:36:02
    1996 0

发表回复

8206

评论列表(0条)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