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河北 | 浴血太行 每伏必胜“刘邓大军”抗战在冀南

前言:

眼前各位老铁们对“血战太行山”大概比较关切,同学们都需要分析一些“血战太行山”的相关文章。那么小编同时在网摘上汇集了一些对于“血战太行山””的相关内容,希望咱们能喜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抗日战争期间,刘伯承和邓小平率领的八路军129师曾驻扎河北省涉县赤岸村,浴血千里太行山,直到1945年12月离开,粉碎日军对根据地残酷扫荡、指挥上党战役等大小战斗3100多场,他们夜袭阳明堡,两袭长生口,两伏七亘村,伏击黄崖底、广阳、神头岭……几乎是每伏必战,每战必胜,连战连捷,打得日军人心惶惶,在抗战中创建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造就了赫赫有名的“刘邓大军”,为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激战响堂铺——典型的伏击战范例

1938年初,邓小平接替生病的张浩担任了129师的政委,和刘伯承师长开始了十余年的搭档工作。从此,这两个四川人不分彼此,被称为中间不能加“、”的刘邓,他们所率领的部队被称为威震天下的刘邓大军。长生口、神头岭伏击战后,日军对他们后方补给线邯长大道不断增加兵力以保障畅通。但刘伯承、邓小平和徐向前(129师副师长)还是决定继续在邯长大道上伏击日军。经过研究情报和地图,三个人的目光同时落在一个叫响堂铺的小村子上。

响堂铺位于河北涉县西南的邯长大道上,这里的地形比神头岭更为理想,公路几乎就是一条小河的河滩,都是碎石,汽车速度难以加快,路南是高山,多悬崖峭壁,路北为起伏的高地,便于隐蔽。在这里设伏,兵力好展开,进退两便。

决定了设伏的地点之后,刘邓徐开始部署兵力。此时,刘伯承接到命令到八路军总部开会,于是这场伏击战就交给了邓小平和徐向前指挥。

1938年3月30日黄昏,邓小平和徐向前率领队伍冒着细雨出发,凌晨时分到达响堂铺后,二人立即根据地形对部队进行了布置:771团为右翼,769团为左翼,埋伏在邯长大道北面的山坡上,两团各派出小股部队埋伏在邯长大道南面的山脚下;同时,769团派出4个连准备阻击涉县援敌,771团主力准备阻击黎城和东阳关援敌。

31日早8时许,情报传来,日军辎重部队的两个汽车中队正从东阳关方向开来。9时许,大家听到了汽车的马达声,然后,一辆辆汽车开进了河谷里。有细心的战士一辆一辆的数着,总共180辆卡车。等车辆全部进入了伏击圈,徐向前一声令下,机枪、步枪、迫击炮、手榴弹顿时怒吼起来。许多车一下子被打得爬了窝,有的车燃起了大火。日军毫无防备,一下子乱成一团。有些日军手忙脚乱地跳下车开始顽抗。随着嘹亮的冲锋号吹响,八路军战士端起雪亮的刺刀冲向敌群,与日军展开了肉搏。此时,黎城和东阳关日军派出400余骑兵企图救援,但被早已埋伏好的772团打得掉头逃跑,涉县增援之敌也被八路军打援部队打得抱头鼠窜。

两个小时后,战斗结束,战场很快被打扫干净,400多名日军被击毙,3名被活捉,缴获步枪300多支,机枪12挺,迫击炮4门及大批弹药物资等。181辆汽车(包括一辆援敌的汽车)由于八路军没人会开,所以全部就地烧毁。

刘邓徐见面后,大家非常高兴,在总结此次战斗时,刘伯承说,这是伏击战斗的典型范例之一。

诱伏香城固——模范的平原诱伏战

1939年1月,日军集中3万多兵力对冀南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企图一举摧毁冀南抗日根据地,消灭129师。面对日军的疯狂“扫荡”,刘邓决定集结主力部队机动,分遣小部队袭扰、迟滞和消耗日军,同时让主力寻机转移到日军侧后,袭击日军的补给线和已经兵力空虚的敌占县城。这一系列的行动拖住了日军,但并未给日军沉重打击。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研究决定给日军一次痛击,打掉日军的嚣张气焰。此时,正好129师386旅的旅长陈赓来到师部,建议给日军来个伏击战,杀杀日军的威风。这和刘邓徐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四个人开始研究、选择伏击地点。

在平原地带选择伏击地点可太不容易了,没有山,又是冬季,也没有青纱帐,一眼望去,到处是一马平川,想埋伏那么多的部队可是太难了。但功夫不负有心人,选来选去,最后四个人一致认为威县的香城固是个理想的伏击战场。

香城固一带是东北西南走向的沙河故道,河道两边长满了密密麻麻的红柳和野枣树,河道中间是一片洼地,河道西南的张家庄一带是一条高达数丈、绵延五里多长的大沙岗,河道东北面是庄头村,与张家庄遥遥相望,构成了一个钳形防御阵地,非常适合打伏击。刘邓徐对地形很满意,当即决定此战交给386旅,确保打一个漂亮的诱伏战。

陈赓接受任务后,亲自带领人多次勘察地形,做出诱伏战的部署:688团1营担任正面阻击,主力佯攻威县县城后撤至张家庄担任从西向东侧击任务;新一团主力担任负责断敌后路,另派出一个营负责阻击曲周援敌;补充团在庄头村一带担任从东向西侧击任务;骑兵连在688团主力佯攻威县县城撤出后,进至威县县城附近,担任诱敌任务。

“口袋阵”部署好后,陈赓于2月9日到129师师部汇报,同时,副旅长许世友带人进驻伏击地点构筑工事。他们和附近村里的群众构筑了一条长达3公里的“L”型隐蔽战壕,并在战壕边上移栽了一丛丛红柳,把战壕隐蔽的毫无破绽,并砍到大树堵住了各村口的道路,以防止敌人的机械化部队窜逃。一切部署完毕后,传来了刘邓首长的指示:完全同意386旅的作战方案,一定要打好这一仗,打掉日军的嚣张气焰。战士们摩拳擦掌、斗志昂扬,只待日军钻入“口袋”了。

此时,前往威县县城诱敌的688团主力开始“猛攻”县城,机枪、大炮一齐向城墙开火,并不断有人架起云梯攻城。威县县城是日军后方补给线上一个重要据点,兵力比较充足,但日军为了安全起见,面对夜晚来攻城的八路军,他们只是在城墙上还击,并没有出城应战的打算。但到了2月10日早上,日军从城墙上看到城外战马奔腾,尘土飞扬,八路军似乎攻势不减,看来攻城部队是八路军的主力部队。多日来,日军寻找八路军主力决战,但都不见八路踪影,此时不出城追击更待何时?加上这两天被八路军攻城闹得烦躁不安,恼羞成怒的日军赶紧集结队伍,乘9辆汽车,拉着大炮,架着机枪,出城与八路“主力”决战。

前来诱敌的八路打打停停,牵着日军的鼻子朝着香城固的“口袋阵”一步一步走来。一路上没追上八路军“主力”部队的日军气急败坏地疯狂追击,不一会儿,便钻进了八路军的“口袋阵”。

见日军全部进入口袋,386旅的官兵猛烈开火,一时间,日军被打得晕头转向,东奔西突,企图突围出去,但每次都被四面八方的八路军打了回来。傍晚时分,日军被压缩到狭小地带,聚歼全部日军的时机已经成熟,随着嘹亮的冲锋号声,八路军和当地的抗日群众跃出战壕,如下山猛虎般扑向残敌。

此战日军无一人漏网(仅有一个日军逃跑后又被早晨拾粪的两个老农打死),八路军击毙日军250余人,俘日军8人,击毁日军汽车9辆,缴获大炮4门,其它武器弹药若干……此战狠狠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捷报传来,刘邓非常高兴,刘伯承称赞此役是平原地区“模范的诱伏战”。

鏖战邢沙永——主动进攻的破袭战

太行山东部的邢(台)沙(河)永(年)地区,是太行山区通往冀南平原的主要通道,日军为了切断太行区与冀南抗日根据地的联系,不仅在邢沙永地区派驻重兵,而且强迫群众沿着平汉路两侧挖护路沟、修护路墙、修建碉堡,并不时出动铁甲车日夜巡逻,不时出兵袭扰抗日根据地,对这一带的抗战工作形成了严重威胁。

1941年8月,驻华北的日军集结了7万余兵力对晋察冀的北岳、平西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刘伯承、邓小平根据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的命令,要在冀南展开破袭战以配合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反“扫荡”斗争。

刘邓根据冀南的实际情况,决定发起邢沙永战役为主的攻势作战。这次战役目的是以军事的胜利(省里)破击,达到政治上的收获;重点目标是铁杆汉奸、伪华北治安军第102集团军高德林部。因此,刘邓要求各参战部队把打击消灭与争取瓦解伪军结合起来,拔除对抗日根据地威胁较大的据点,相机打击消灭部分日军,同时摧毁瓦解伪组织和封建会道门,打通太行与冀南的联系。

高德林指挥部位于沙河县公司窑村,村里有一座日军的兵工厂、一座日军的煤矿及一些商业机构,如果打掉公司窑村当然影响巨大,但是,公司窑村里不仅碉堡林立,工事密布,驻有重兵,而且其周围的三王村、申庄、毛村、西冯村、秦庄等村,都筑有许多碉堡并驻有重兵。这几个村子环绕公司窑村,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高德林就是自恃其防御体系完备,经常派兵外出袭扰,破坏抗日根据地,死心塌地为日军效力。

刘邓将邢沙永战役打响的时间定在了8月31日晚。午夜时分,刘伯承一声令下,参战部队同时向事先定好的目标展开猛烈攻击。战斗进行得很顺利,冀南新八旅兵分两路,攻入了沙河县城和南和县城;769团一营三营攻下了公司窑大部分碉堡,二营摧毁了申庄的碉堡和工事。平汉总队一枪未发,争取了秦庄200多名伪军反正。

一夜的战斗战果辉煌,刘邓非常满意。第二天,各部队按照新作战计划继续展开攻势:冀南新八旅主力及冀南三分区部队转向永西、永北作战。路西破击队主力继续攻击高德林的据点。公司窑战斗打得最为激烈,很快煤矿和兵工厂就被八路军拿下并摧毁,最后只剩下高德林指挥部的老巢——一座十分坚固的方形碉堡。就在碉堡即将被攻下的时刻,日军的增援部队赶到,于是,攻打碉堡的八路军调转枪口开始和日军作战。增援的日军不断增加,最后达到了1300多人,还有6架飞机助战。

邢沙永战役从打伪军到打日军,八路军越战越勇,战斗也更加激烈。战至9月5日,刘邓调整部署,集中优势兵力夹击日军,击毙日军指挥官,取得了邢沙永战役后期决定性胜利。

此役攻克沙河、南和、广平三座县城,摧毁了高德林老巢,毙伤日伪军1700余人,俘虏日伪军2300多人(含反正),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

战役结束后,刘邓十分高兴,刘伯承总结说:邢沙永战役捣毁了敌人的老窝,把他们几年来在平汉路沿线修建的碉堡扫得精光,这对敌人是严重的打击,也部分破坏了日军“扫荡”晋察冀的部署。

60多年过去了,赤岸这块红色热土将同刘邓大军的丰功伟绩一起载入中国革命的史册,永放光辉!

(阎丽 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

原标题:“刘邓大军”在河北的典范战例(刊载《共产党员》)

##2021我为河北文旅代言##2021头条带你看河北##河北文旅看图识景##红色河北#

本文来自河北文旅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duduzhe.cn/fbd08B2pVVghTAlY.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5年01月25日
下一篇 2025年01月25日

相关推荐

  • 奇怪现象:同在太行,八路军总部被日军包围,刘伯承却从未被包围

    1942年夏,日军集结重兵,开始对八路军太行、太岳根据地发起了新一轮的攻势。为重创八路军,日军此次做了许多准备,他们采用“集中兵力,辗转‘扫荡’”的战法。敌人频繁调动部队佯动,制造大量假情报迷惑根据地军民,又派遣大量特务潜入根据地,甚至还组织特务部队伪装成八路

    2025-01-25 21:51:01
    105628 0
  • 《亮剑》:独立团白刃野狼峪,李云龙血拼关东军

    亮剑精神第一次在原著中出现的情节,电视剧里没演。这是类似于电视剧中“骑兵连,冲锋”一样让人血脉贲张的桥段,不知编剧为何删去了。骑兵连冲锋虽然悲壮经典,却与历史出入太大。太行山的八路军缺衣少粮,根本不可能养的起骑兵。因为战马需要精饲料,光靠吃草可不行。编剧可

    2025-01-25 21:48:02
    470 0
  • 太行山抗战.乏驴岭战役,国民党军一次少为人知的血战

    在井陉县旅游时,路过一处叫乏(fa)驴岭村的地方,这里有座大铁桥,号称躺着的埃菲尔铁塔。我们一会再说大铁桥的故事,这里的故事很多,我们先来说一段国民党军在抗日战争早期,于河北省石家庄井陉县的乏驴岭村附近,同日本鬼子进行的一场规模较大的战役,那就是乏驴岭战役。

    2025-01-25 21:45:01
    374 0
  • 八路军血战太行山始末

    #头号周刊##头条文史#历史不容忘却1942年5月,日军纠集数万兵力,分五路向八路军总部进行报复性奔袭式“大扫荡”。这是1942年抗日战争中鲜为人知的一幕。日本侵华总司令冈村宁次调集了3万精锐部队包围了位于太行山的八路军总部,被包围的基本都是后勤、管理、文艺兵和新闻记

    2025-01-25 21:42:02
    1913 0
  • 追寻父辈足迹,惨烈769团抗日血战红都炮台

    原创:李丽 红星故事关注军旅警营公众号 阅读更多军旅美文百合花原创 1.引言多年前父亲猝然离世,悲痛中我整理了父亲遗留回忆录手稿,看到了这样一段抗战攻打炮台的描述:“我们连的大部人员被困在光秃秃的水泥碉堡顶上,连接碉堡到地面壕沟的跳板被打断,退路被敌人完全切断

    2025-01-25 21:39:02
    1549 0
  • 太原会战(20):日军逼近太行山区,川军镇守东阳关,血战在即

    书接上回,本期为太原会战系列第20期。上一期主要讲述了在平遥城陷落后,减员过多的晋绥军与日军在吕梁地区爆发的战斗。本期将讲述日军除了进攻吕梁和平遥地区以外,还向着太行山区进军,随着日军不断逼近以及河北的陷落,晋绥军与协助山西防御的川军将在东阳关一带准备阻击来

    2025-01-25 21:36:02
    1996 0

发表回复

8206

评论列表(0条)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