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抗战.乏驴岭战役,国民党军一次少为人知的血战


在井陉县旅游时,路过一处叫乏(fa)驴岭村的地方,这里有座大铁桥,号称躺着的埃菲尔铁塔。我们一会再说大铁桥的故事,这里的故事很多,我们先来说一段国民党军在抗日战争早期,于河北省石家庄井陉县的乏驴岭村附近,同日本鬼子进行的一场规模较大的战役,那就是乏驴岭战役。


1937年10月,日寇为进攻太原,发起了娘子关战役。中国军队西北军原杨虎城部38军17师,奉命扼守娘子关正面,阻敌西进。

10月11日至19日,17师以乏驴岭为主阵地与日军展开血战,战斗进行了九天九夜。由于17师的武器装备落后,有些士兵手里甚至只有大刀,有枪的人子弹也不多,就是在这样条件下,战士们以血肉之躯抵抗着日军的飞机、大炮、燃烧弹的狂轰滥炸。战斗进行的非常惨烈,师长赵寿山亲自上阵,将士们前赴后继,奋勇杀敌,弹药告尽,就和敌人拼刺刀,贴身肉搏,战场上血肉横飞,硝烟弥漫。最后因损失太大,17师奉命退出战斗。此役,17师13000人,仅剩2700余人,营以下军官不足三分之一。

乏驴岭战役,17师官兵用鲜血和生命打出了中华民族不怕牺牲、抗战到底的民族精神。虽败犹荣,浩气长存!

17师是杨虎城将军组建和领导,在我党指导下成长起来的一支爱国武装力量。红军时期与我党联系甚密,参加过"西安事变",抗战时期被誉为"七路半"。17师曾在朱德指挥下的东路军作战,抗战后期回归人民军队,被编入西北野战军。解放后被改编为中国石油第一师。17师师长赵寿山是中共历史上仅有的12位特别党员之一,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副司令员,解放后任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席、陕西省省长、全国人大委员等职务!

乏驴岭战役说完了,咱们再来说说乏驴岭大桥,既然说到乏驴岭,咱们就不得不说一下乏驴岭村的传说。


在乏驴岭铁桥的南头,有一个张果老倒骑毛驴的塑像。乏驴岭名字的由来,据传就与张果老有关。《列仙传》载:"张果驴困乏于此,因此得名。"在民间传说中,张果老和柴荣驴驮日月,车载名山,前往忻州,途径此岭,驴困车覆,因此有了乏驴岭这个村名

到了乏驴岭,铁桥是必须要看的,因为铁桥是进入乏驴岭村的必经之路。据说这座桥与埃菲尔铁塔同门。乏驴岭铁桥,是一座正太铁路桥,高7.5米,宽5.5米,桥面至谷底30米,建造时间1905年,法国人设计,中国人施工,钢架单跨,70多米长。


当年,正太铁路的窄轨小火车通过此桥跨过绵河,穿过乏驴岭隧道向东。石太线建成后,有关部门曾准备拆除此桥,但因为它是乏驴岭村民出行的唯一通道就被保留了下来。

村里有老人曾经讲过乏驴岭铁桥的建造过程,因为铁桥没有一处焊接,都是用铆钉铆合起来的。当时在30多米的桥下河滩中,架起火炉,铆钉被烧得通红以后,桥下的工人将铆钉迅速抛给上面作业的铆工,再通过机器将钉铆到桥上。

资料显示,乏驴岭大铁桥是法国巴黎 DAYDE & PILLE 公司承建,采用的是19世纪流行的锻铁( puddle iron )技术,和越南的"龙遍"铁桥、法国的埃菲尔铁塔使用的是一种技术。


乏驴岭铁桥在正太铁路上,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联通了山西和河北,使晋煤得以外运。而自1937年日寇占领河北后,为保正太铁路将山西的煤炭运输到各出海港口,便重兵驻守该铁桥,并在周边修建了七座炮楼和两座地堡。


1943年后,正太铁路改线,火车改走熊猴湾。1947年,熊猴湾大桥被炸毁后,这条旧铁路又被启用一段时间。铁轨早已撤掉,换成了水泥路面。正太铁路从启用到石太线建成,期间仅50多年,乏驴岭铁桥也成为了正太铁路的一个历史见证。

在大铁桥的北侧,一个百多米长的巨大山洞穿山而过,和铁桥只隔十余米。当年正太铁路从乏驴岭村旁穿山而过,出山遇到绵河,遂架桥铺轨,因此就有了这座用于铁路运输的大桥。正太铁路于1904年5月动工兴建,1907年10月竣工。铁桥的建造目的就是作为正太铁路桥,供仅1米的窄轨火车通行使用。


"1925年,石门建立。而这座桥的诞生比石家庄建市还早。"正太铁路修通后,从此石家庄作为京汉、正太铁路的交会点,成为了晋冀间物资转运枢纽,有力地促进了石家庄的经济发展,成为石家庄城市崛起的先导。

正太铁路的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连通了山西和河北。

1940年8月百团大战时,正太铁路乏驴岭铁桥成为了百团大战破袭重点之一。当时,聂荣臻元帅指挥八路军破袭正太铁路,乘大雨倾盆的良机,在午夜发起攻击,用两个连兵力攻碉堡炸铁桥。"因当时我军炸药奇缺。仅炸坏桥头部,最后炸毁桥上钢轨数段抛进河底,当地民兵又炸坏火车,才最终切断日寇运输。"知情老人介绍,"现在被炸毁的地方已经重新用铁板固定,但桥头当年战斗中留下的弹痕仍清晰可见。"

乏驴岭铁桥自1905年建成,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如今铁桥依旧坚守在绵河之上,为村民服务,乏驴岭村人对这座铁桥有着深厚的感情。

有村民说"这座桥是我们村民的生命线,每天400多名村民从其上来来回回地走过,它对我们乏驴岭村来说非常重要。但是这座桥毕竟已经经过了100多年的风风雨雨,还曾遭受了枪炮和炸药的摧残。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座桥身上的锈迹越来越重,可我们村一没有技术二没有资金,很难对这座桥进行维护和保养,就怕哪一天它再也坚持不住了,会倒下去。就在说话间,就有几辆车从我身旁经过,从铁桥上通过,去往了村里!


据了解,乏驴岭铁桥是原正太铁路在河北境内惟一保留下来的一座实物建筑,而且直到今天还仍然发挥着作用,这座铁桥对研究正太铁路的发展历史、研究当时的建筑水平和桥梁工艺,以及研究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史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应该得到重视保护!

乏驴岭的故事讲完了,希望网友们喜欢,欢迎大家加入讨论,点赞,谢谢阅读!

兴趣点:文中所说的绵河,就是韩信当年背水一战的那条河,在离井陉县城15公里的秦皇古驿道附近,就是当年背水一战的古战场!

本文来自牛上高铁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duduzhe.cn/fbe89B2pVVghTAlU.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5年01月25日
下一篇 2025年01月25日

相关推荐

  • 红色河北 | 浴血太行 每伏必胜“刘邓大军”抗战在冀南

    抗日战争期间,刘伯承和邓小平率领的八路军129师曾驻扎河北省涉县赤岸村,浴血千里太行山,直到1945年12月离开,粉碎日军对根据地残酷扫荡、指挥上党战役等大小战斗3100多场,他们夜袭阳明堡,两袭长生口,两伏七亘村,伏击黄崖底、广阳、神头岭……几乎是每伏必战,每战必胜

    2025-01-25 21:54:01
    1181 0
  • 奇怪现象:同在太行,八路军总部被日军包围,刘伯承却从未被包围

    1942年夏,日军集结重兵,开始对八路军太行、太岳根据地发起了新一轮的攻势。为重创八路军,日军此次做了许多准备,他们采用“集中兵力,辗转‘扫荡’”的战法。敌人频繁调动部队佯动,制造大量假情报迷惑根据地军民,又派遣大量特务潜入根据地,甚至还组织特务部队伪装成八路

    2025-01-25 21:51:01
    105628 0
  • 《亮剑》:独立团白刃野狼峪,李云龙血拼关东军

    亮剑精神第一次在原著中出现的情节,电视剧里没演。这是类似于电视剧中“骑兵连,冲锋”一样让人血脉贲张的桥段,不知编剧为何删去了。骑兵连冲锋虽然悲壮经典,却与历史出入太大。太行山的八路军缺衣少粮,根本不可能养的起骑兵。因为战马需要精饲料,光靠吃草可不行。编剧可

    2025-01-25 21:48:02
    470 0
  • 八路军血战太行山始末

    #头号周刊##头条文史#历史不容忘却1942年5月,日军纠集数万兵力,分五路向八路军总部进行报复性奔袭式“大扫荡”。这是1942年抗日战争中鲜为人知的一幕。日本侵华总司令冈村宁次调集了3万精锐部队包围了位于太行山的八路军总部,被包围的基本都是后勤、管理、文艺兵和新闻记

    2025-01-25 21:42:02
    1913 0
  • 追寻父辈足迹,惨烈769团抗日血战红都炮台

    原创:李丽 红星故事关注军旅警营公众号 阅读更多军旅美文百合花原创 1.引言多年前父亲猝然离世,悲痛中我整理了父亲遗留回忆录手稿,看到了这样一段抗战攻打炮台的描述:“我们连的大部人员被困在光秃秃的水泥碉堡顶上,连接碉堡到地面壕沟的跳板被打断,退路被敌人完全切断

    2025-01-25 21:39:02
    1548 0
  • 太原会战(20):日军逼近太行山区,川军镇守东阳关,血战在即

    书接上回,本期为太原会战系列第20期。上一期主要讲述了在平遥城陷落后,减员过多的晋绥军与日军在吕梁地区爆发的战斗。本期将讲述日军除了进攻吕梁和平遥地区以外,还向着太行山区进军,随着日军不断逼近以及河北的陷落,晋绥军与协助山西防御的川军将在东阳关一带准备阻击来

    2025-01-25 21:36:02
    1996 0

发表回复

8206

评论列表(0条)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