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即冲刺,起步即起势。
2025年一开年,就在微信朋友圈看到瓶子星球集团董事长陶石泉晒出梅见青梅酒春节销量“成绩单”:
苏州城区某社区超市春节档,单店梅见青梅酒销售118箱,其中大瓶装产品52箱,占比高达44%,大瓶装销量同比增长1040%。

从苏州城区某社区超市的销售数据中,我们不难见微知著,预测梅见青梅酒大瓶装在春节期间的销量将会有一个较大的增长。
然而,如果我们仅仅依靠这份简单的数据来预测整体的销量,无疑是管中窥豹,难以全面把握真实的市场情况。
经过数据换算,我们发现,所谓的夸张增速,其实是因为该社区超市梅见青梅酒大瓶装的初始销售基数较小。
这个瓶子星球集团旗下的、复刻传统青梅酒工艺的新酒饮品牌,为何能在春节这个高度“白酒化”的消费场景中实现旺销?
未来,它的增速还能持续多久?
其实从2024年中秋节开始,梅见青梅酒就显现出了增长的苗头:当时推出的2L装产品,以“姓氏家宴酒”的定位,尝试解决“全家举杯”的消费痛点。仅2024年9月,梅见青梅酒的销量就实现了25%的同比增长,因此,梅见在今年春节加大了市场推广的力度。
(2024年中秋,梅见青梅酒推出家宴姓氏定制酒)
1
口感上:
突破壁垒,全家都能喝
中国酒饮风味历来讲究香型,但因其总体度数偏高且主打纯饮,所以适饮人群相对有限。若要拓展人群边界、跨越身份阶层,首要任务在于突破口感壁垒。
这也是梅见青梅酒能实现“全家都能喝”这一目标的可能性之一。
在春节团圆的场景里,口感需求的痛点被进一步凸显:当一家人欢聚一堂时,由于口味偏好、酒精耐受度等存在差异,很难找到一款能令所有人都满意的酒品。
而梅见青梅酒凭借其酸甜平衡的口感和适中的酒精度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各年龄层、各口味偏好的人群需求。
这种广泛的适应性,使得它在家庭聚餐、朋友聚会时成为了“周到”的选择。

(梅见青梅酒出现在大众的年夜饭餐桌上)
从两三个人的“推杯换盏”到“全家举杯”,梅见青梅酒可以说是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消费场景的主流化跃迁,消费人群也打破了身份与阶层的标签。
2
情感上:
打造“好久没见”超级符号
梅见青梅酒的春节战役,也是一场“情感投资”。
在品牌推出初期,就以“好久没见”作为情感锚点,与“好酒梅见”共同构成了“超级符号”,强化了品牌认知。
“好久没见”不仅易于传播,还赋予了产品深厚的情感属性——
与“好久没见”的亲人团聚时,需要“好酒梅见”来承载中国人含蓄内敛的情感表达;
与“好久没见”的朋友相见时,需要“好酒梅见”来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与“好久没见”的老同学聚会时,需要“好酒梅见”来唤起青春的记忆。
新年期间,这些“好久没见”的情感浓度达到顶峰。
此时,无论是送上一瓶梅见,还是在餐桌上举起一杯梅见,产品都恰好成为了情感表达的仪式感载体。

情感表达激发了送礼需求。
往年,春节用酒通常是白酒,但今年很多家庭在超市直接整箱搬走梅见青梅酒。
除了在线下商超购买作为礼物,在线上梅见青梅酒还第一时间抓住了腾讯推出的微信蓝包礼赠功能:通过定向私域推广、视频号直播、达人挂链接等方式,满足了消费者在新年期间的送礼需求。

区别于常规意义上的礼赠,不少情侣也利用微信蓝包功能赠送梅见青梅酒,以此表达他们“好久没见”的相思之情。他们甚至在评论区玩起了“情书”游戏,附上平时并不轻易向对方表露的深情厚意。
情感需求与送礼效应最终在渠道端形成合力,推动梅见青梅酒在线上线下都取得了显著销量。
3
文化上:
转译东方风雅的当代生活方式
2023年,梅见青梅酒举办了“酸味进化论全球发布会”。
瓶子星球集团董事长陶石泉在发布会上表达了梅见的愿景:
过去,红酒代表着西方文化艺术与优雅影响了东方;未来,梅见以全球发源地原产地的传统与匠心,承载上下五千年的江山与美人、英雄与枭雄、刀剑与琴瑟、君子与知己、含蓄与风骚,以独特的东方味道和优雅的传统文化,将与中餐一道,谦逊优雅的呈现给全世界。
文化传承最好的方式是让它走进大众的生活。
为此,梅见青梅酒联合多位非遗传承人,将古老技艺融入日常生活。

联合非遗传承人赖蕾,推广流传3000年的蓝染技艺。从珐琅彩冰梅纹中提取“冰梅蓝”,再与24节气蓝染中的“夏至蓝”融合,打造了蓝染方巾、蓝染酒布等文化周边。

携手非遗古琴艺术传承人金润一,在全球规模最大的年份梅酒陶坛酒窖里,演绎了一场“古琴雅集”音乐会。全世界最贵的古琴“九霄环佩”的复刻版也在雅集现场展出。
“高山流水觅知音”的琴曲滋润着陶坛里的酒液,酝酿出“高山”“流水”古琴版梅见青梅酒。
边听古琴边品梅见青梅酒,品味出另一种东方风雅。

今年春节,梅见青梅酒还邀请了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所长魏广君、副所长谢小铨、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协会常务理事程兴林等艺术家,走进重庆江津“楹联之乡”,为百姓写春联、写新年帖,与当地百姓同吃民俗长桌宴,共饮梅见青梅酒。
琴棋书画诗酒茶,本是古人日常生活中的风雅之事。青梅酬酒也是一种雅饮的生活方式。梅见算是将古人风雅与当代人的微醺需求进行了巧妙融合。

今年,伴随着“非遗中国年”的社会热度,东方文化被推向一个新的全民高潮。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国外的外国人,都在体验中国新年传统,品味中国青梅酒的东方风味。

4
精神上:
承载期许的“新年酒”
如果只停留在口感、情感、文化层面,梅见青梅酒或许能火一时。而真正能长久不衰的品牌,经营的是品牌的意义价值。
比如,可口可乐的内核是一家经营“快乐意义”的公司。
那梅见在经营什么意义价值呢?答案还是要回到消费中去寻找。
从元旦跨年开始,很多人把梅见青梅酒当作“新年酒”,敬过往、敬未来,写下过去一年的总结和新年愿望清单。

除夕夜,抖音平台上一位拥有442万粉丝的博主“小徐呀”,回顾了自己一路走来被大众不理解、嘲讽,但仍然坚持做自己,最终实现逆风翻盘的经历。
他也用一杯梅见青梅酒敬过往、敬自己。
“小徐呀”的故事其实是我们普通大众的一个缩影,每个人都能从他的经历中看见自己的影子。
对过去说再见,对未来说相见。
这场新年期许的UGC病毒式传播,也在无形中为梅见青梅酒构建起了更加立体的情感和精神资产。
5
梅见未来的增速坐标系在哪
瓶子星球集团在2019年就提出了“新酒饮时代”的概念,但新酒饮究竟是一个伪命题,还是真的会成为行业共识和主流趋势呢?
放眼世界酒饮市场,我们可以看到:
美国酒精饮料消费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创新性强、口味独特的酒精饮料,以及低酒精啤酒、RTD(即饮饮品)等品类增长态势积极。IWSR曾预计,美国低酒精度饮料市场在2021-2025年期间将以28%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日本的情况更值得关注,日本RTD市场规模自2010年以来持续扩大,从2010年的67.98万千升预计增长到2030年的近300万千升。此外,在2024年日本的酒类消费结构中,预调酒等低度酒品类占据重要地位,销售额占比达到7%。
进入新一轮消费周期的中国酒饮市场,也有相似消费趋势。
据巨量算数调研,饮用低度酒的场景随处可见:
放松休闲(47%)、朋友聚会(43%)、户外活动(31%)、搭配佐餐(24%)、派对狂欢(16%),消费者不仅会和朋友一起喝,还会带到户外喝,搭配美食喝。

然而,站在国内新一轮消费周期的起点回望,梅见的火热现象只是冰山一角。把它放到万亿白酒市场格局中来看,其市场份额仍然微乎其微。
市场更关心的是,“梅见现象”是否可持续?单从春节来看,梅见的消费场景主要聚焦在家庭场域,但隐藏的轻社交需求也正在逐渐浮出水面,预估这一市场规模或达千亿级。
梅见青梅酒才刚刚起步,新酒饮赛道的空间还很大。如果它能继续把当前打下的口感、文化等基石纵向扎根,并持续拓展场景,未来或许能保持几何倍速增长。
本文来自思想聚焦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duduzhe.cn/fba86B2pUUQNcDVY.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