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手续怎么办

  在工作的过程当中,可能会因为某些客观原因产生对单位的不满,想要与单位解除。但是很多人都不太了解与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手续。下面就让法务时刻小编为大家带来与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手续怎么办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一、与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手续怎么办

  解除、终止时,用人单位应在3日内向劳动者出具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证明。并将《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或《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书》直接送达给劳动者本人,本人不在的,交其共同居住成年签收,直接送达有困难的可以邮寄送达,以挂号查询回执上注明的收信日期为送达日期。劳动者下落不明,或者用上述方式无法送达的,可采取公告送达,通过市地级以上新闻媒介通知,自公告发布之日起30日,即视为送达。

  劳动者转为失业的,用人单位应在7日内将失业人员名单和档案移交到失业经办机构。劳动者失业后,应在解除、终止劳动合同之日起30日内到户口所在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失业登记。

  二、怎么解除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31条规定: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明确赋予了职工辞职的权利,这种权利是绝对的,劳动者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无须任何实质条件,只需要履行提前通知的义务(即提前30日书面通知用人单位)即可。原劳动部办公厅在《关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有关问题的复函》也指出: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既是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也是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无须征得用人单位的同意。超过30日,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出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用人单位应予以办理。

  《劳动法》一方面赋予了职工绝对的辞职权,另一方面又赋予了用人单位一定的请求赔偿损失的权利。《劳动法》第102条规定: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事项,对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原劳动部在《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的第
4条明确规定了赔偿的范围:劳动者违反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解除劳动合同,对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劳动者应赔偿用人单位下列损失:

  1、用人单位招收录用其所支付的费用;

  2、用人单位为其支付的培训费用,双方另有约定的按约定办理;

  3、对生产、经营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4、劳动合同约定的其他赔偿费用。

  三、劳动关系终止的意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在劳动力资源配置方面发挥基础性作用,劳动关系的直接处理由主体双方自行决定。当国家没有制定相应的劳动规范时,劳动关系因不具有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也就不具有国家强制力。这时,在劳动关系建立直到终止的整个过程中,双方当事人的利益缺少统一、有效、合理、公平的保护与保障。因此,有必要通过法律手段规范劳动关系,以保护双方合法权利,均衡双方利益,缓解和及时解决双方矛盾,适当救济处于从属地位的劳动者,促进劳动关系的协调和社会稳定。
[1]

  劳动就业权是劳动者实现其他劳动权利的基础和前提。雇主作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和就业机会的提供者,在劳动关系中占有相对优势;而劳动者作为劳动力的提供者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在劳动关系建立和终止的交替运动中,一些劳动关系的终止事实上有其积极的效应,比如,年老、体弱的劳动者退休、提前退休、退职,用人单位辞退、暂时解雇、开除因能力或资格而不能胜任工作、有明显失误的劳动者或裁减冗员等对企业而言往往意味着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得到优化。而劳动者自愿离职往往是因为他们认为新工作将使自己获得更多收益或获得更高满意度。但是,劳动者尤其是经验丰富或对企业比较关键的劳动者如果任意离职,会给企业带来相应的经济支出,甚至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名誉损失及其他不利影响。而在劳动关系中占有相对优势的雇主如果在经营管理中任意使用解雇权,则劳动者的劳动就业权和其他劳动权利都将得不到保障,劳动者可能立刻丧失劳动报酬及资历积累,会给个人及家庭生活带来挫折和诸多压力,甚至直接影响(或威胁)劳动者的生存状况。

  劳动关系终止的行为,在实践中常常因为双方利益的冲突而产生各种纠纷,尤其是不事先通知双方,往往令对方措手不及,更容易导致矛盾激化。因此,应积极进行相关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引导双方当事人主动避免或尽量减少任意终止劳动关系的行为可能给个人、企业及家庭、社会带来的不利影响;在此基础上,应不断完善劳动关系终止的相关立法,强制规范和监督双方当事人的劳动关系终止行为。虽然,在实践中法律救济措施纠正正义的实际效果往往与立法期待的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对于促进劳动关系终止的公平、合理,保护双方在劳动关系终止环节的合法权益,救济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劳动者,促进劳动关系稳定性和流动性间关系的协调,法律规范潜在的威慑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对劳动关系终止行为的法律规制,不仅涉及劳动关系终止的过程及结果,还影响到劳资关系的整体结构。从长期来看,则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出一国劳动关系相关立法价值取向的演变。

  在工亡高于或低于实际应得工亡赔偿金的情形下,应先扣除丧葬费,然后按照依法计算的和工亡补助金的比例,来分割供养亲属抚恤金与工亡补助金。

  以上就是法务时刻小编为大家带来与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手续怎么办的全部内容。在与单位进行解除劳动关系的时候,记得要签订相关的解除劳动关系协议书来避免麻烦与纠纷。如果你还有更多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务时刻的相关律师,他们会为你做出专业的解答。

电子雾化来源链接:https://yilibianli.com/wuhua/

本文来自管理员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uduzhe.cn/fb5cbC2pRVgRXDFU.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年12月10日
下一篇 2024年12月10日

相关推荐

  • 职业病劳动者离职前未体检,可以反悔解除劳动关系吗?

    今天和大家聊一聊关于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相关法律问题。如果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以下简称劳动者)与单位协商解除,但是没有做离职前体检,劳动者可以反悔吗?其实《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并没有否定劳动者与单位协商解除或者劳动合同到期解除的方

    2024-12-11 04:05:13
    54 0
  • 工伤赔偿后是不是要解除劳动关系(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工伤赔偿必须解除劳动关系)

    根据我国赔偿不是必须解除。经劳动者同意的,可以继续保留劳动关系,并给予劳动者一定的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等等。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八条,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伤认定申请表; (二)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

    2024-12-11 04:05:12
    58 0
  • 2024劳动关系合同集锦细选7篇怎么写 劳动关系合同集锦细选7篇

    摘要:系尚未建立,当事人之间并不存在劳动法律关系确定的劳动权利义务关系。劳动关系合同集锦精选篇6企业名称(甲方):职工姓名(乙方):甲乙双方于___年__月__日订立了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现经乙方提出,并双方协商一致,同意解除劳动合同,并达成如下协议:1、甲乙双方从签

    2024-12-11 04:03:25
    48 0
  • 劳动关系不成立如何赔偿员工

    律师解答 劳动关系不成立,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一般情况下,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承担一定得赔偿责任,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法

    2024-12-11 04:01:52
    51 0
  • 待岗是终止劳动关系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三十日通知对方。但是,用人单位存在本法第三十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的除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

    2024-12-11 03:42:46
    57 0
  • 确认劳动关系好确认吗

    难不难需要看实际情况分析。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建立劳动合同关系是确认劳动关系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手段。 确认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建立了劳动合同关系,从而形成了劳动关系的法律状态。在中国,确认劳动关系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中华人

    2024-12-11 03:42:46
    43 0

发表回复

8206

评论列表(0条)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