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杏坛”开讲,刘庆柱、郦波、李润和、孟巍隆、王学典都讲了啥?

杏坛是孔子当年在孔庙内弦歌讲学、传授知识的教育圣地。在孔子诞辰2575周年之际,中外知名学者再次相聚在孔子故里、尼山脚下,参加2024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的一项创新活动:“高山仰止”——新杏坛·大家讲活动。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一本印制于1688年的《论语导读》法语原版书籍,扉页上用古法语写着:“致读者——本书作为阅读孔子的钥匙。”在世界历史上,很多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都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对当今社会有什么现实价值?“高山仰止”——新杏坛·大家讲活动,邀请了五位中外知名专家学者与会,共同发掘儒学智慧,回答现代之问。

9月27日下午,刘庆柱、郦波、李润和、孟巍隆、王学典等五位学者进行了授课,来看看他们都表达了什么观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原所长刘庆柱:

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与儒学密切相关

中华文明与其他古文明相比较而言,具有五个突出特性——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他认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与儒学密切相关。儒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塑造中华文明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入挖掘孔子儒学宝库中的思想特质、理论品格、价值偏好,深入探析儒学与中华文明突出特性之间的内在关联,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理解把握中华文明,进一步坚定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自信。

尽管现代社会在科技、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儒家思想所强调的伦理道德、人文精神、和谐理念等核心价值观仍然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现实意义。随着社会的进步,儒家思想也在不断更新变化,适应新的社会形势。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郦波:

重新认识《论语》里这三句话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三句论语提供了改变人的认识、改变社会的终极方案,需要长时间坚持。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学习不限场所,不只在学校里,不仅要在书本上学,还要在生活中学。儒家思想关注的终极命题是人的成长,而成长的途径就是学习。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志同道合的,都可以是“朋”。个人的力量再大,双拳也难敌四手。因此人们要找到“同志”,重视团队的力量、团结的力量。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君子就是,哪怕别人由于不了解而冒犯了你,你也不会因为被冷待而懊恼。君子是社会的良心与底线,良心和底线守住了,社会就有希望。

我们要倡导多读书、终身学习,培养更多有理想有知识有能力的社会中坚力量,共同为社会进步而努力。

韩国国立安东大学历史系名誉教授李润和:

儒家智慧对当代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儒家思想“天下归仁”与“平天下”的理念,以及“仁”“礼”“义”的规范,对指引多元化突出、多类全球性挑战叠加的当代世界走向持久和平,具有重要意义。“天下归仁”,蕴含着共存共荣的思想,本质上蕴含着对他人的关怀和尊重的哲学;“平天下”其所主张的,则是一个实现“均分”的理想世界,体现着儒家思想中“仁”和“恕”的观念。通过每一个成员的道德和责任意识,以及执政者的德治和公正政策,能够达成“平天下”的理想,从而实现“天下归仁”。

《文史哲》国际版执行主编、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孟巍隆:

假如孔夫子生活在现代,如何看待高考

孟巍隆的妻子是山东人,两个孩子都在山东上学。作为一名在山东研究儒学的美国学者,他常常不自觉地思考,假如孔夫子生活在现代,如何看待高考。

孟巍隆认为,多数人上学的短期目标是考高分、上大学、找工作,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这固然没有错处,但与孔子心目中的教育目标截然不同。人们应该更加关心政治、道德修养。

从教育方式上看,孔子倡导有教无类、启发式教育、因材施教。孟巍隆表示,他从不问孩子今天数学课、语文课、外语课学了什么,而是问体育、艺术、地理、历史学了什么。他希望孩子心怀天下,道德上做一个好人。只有这样,当孩子离开家庭独立生活时,才能放心。

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院长王学典:

当下,我们更加需要儒家思想

走到历史的十字路口,如何化解我们面临的种种困境和危机?王学典认为,当然要依赖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更加需要儒家思想,需要对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新是最好的传承,需要我们在古典与现代之间架设沟通的桥梁,在当下语境中实现古典哲学的现代化提升,推动面向时代和未来的理论和文化创新,携手为传承古老文明而努力,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贡献力量,共同迈向人类社会的美好未来。

活动现场设置的AI孔子互动装置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办私学、收徒授业,培养了一大批儒学人才,杏坛讲学体现了孔子倡导教育公平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千年杏坛,穿越时空。如今在山东,也有着遍布全省的学习空间、阅读场所。记者了解到,全省154个公共图书馆均建成了统一标准的尼山书院,已开展孔子、孟子、阳明学、朱子、荀子、董子、顾炎武、王夫之等8个系列,96场名家公开课,年均服务群众190多万人次,与10多个国家和地区文化机构建立了密切联系,逐步发展成为山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重要窗口。

记者了解到,从9月28日开始,将开展为期一周的2024年山东省尼山书院国学公开课“国际孔子文化节专题课堂”,在山东省图书馆大明湖分馆尼山书院进行,欢迎大家现场或线上收看。

“新杏坛·大家讲”活动,未来可期!

(大众新闻记者 赵琳 杨帆)

本文来自大众新闻-大众日报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uduzhe.cn/fb803B2pUXABRAFE.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5年03月21日
下一篇 2025年03月21日

相关推荐

  • 何以中国|溯师道,明德修身“新杏坛”

    大众新闻齐鲁壹点 记者 张向阳从承载孔子教育思想的图文资料到记录孔门家学的孔府档案,从不同时期的教材、教具、试卷到当代教育人士的教案、信札......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的博物馆内,上万件展品“串”起一幅教师文化长卷,勾勒出教育发展迁。11月28 日,“何以中国弦歌不辍

    2025-03-21 23:21:01
    47 0
  • 对话丨“高山仰止”新杏坛·大家讲曲阜开讲

    视频加载中...大众网见习记者 李鑫鹏 济宁报道9月27日下午,2024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系列活动“高山仰止”——新杏坛大家讲活动在曲阜举行。活动现场活动围绕“对话孔子 互鉴文明”主题,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原所长刘庆柱,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

    2025-03-21 23:18:02
    24 0
  • 新杏坛开讲丨孔子哪句话对世界影响最大?郦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9月27日下午,本届孔子文化节五项重点活动之一,2024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高山仰止”新杏坛大家讲在曲阜尼山宾舍举行。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郦波现场授课。课后有记者提问,孔子思想对世界影响最深的是哪句话?郦波提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论语》

    2025-03-21 23:15:01
    244 0
  • “新杏坛”开讲,5位学者都讲了啥?

    发掘儒学智慧,回答现代之问“新杏坛”开讲,5位学者都讲了啥?□ 本报记者 赵琳 杨帆杏坛是孔子当年在孔庙内弦歌讲学、传授知识的教育圣地。在孔子诞辰2575周年之际,中外知名学者再次相聚在孔子故里、尼山脚下,参加2024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的一项创新活动:“高山仰止”——

    2025-03-21 23:12:01
    26 0
  • “高山仰止”——新杏坛·大家讲活动在山东曲阜举办

    极目新闻记者 高东起 朱睿怡 韩婷9月27日,2024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高山仰止”——新杏坛大家讲活动在山东省曲阜市尼山宾舍举办。本次活动是山东省尼山书院国学公开课的特别课堂,也是2024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次活动围绕“对话孔子 互鉴文明”这一主题

    2025-03-21 23:09:01
    19 0
  • “新杏坛”来了“洋夫子”!老外用“滕州话”谈孔子看高考

    尼山脚下、蓼河之畔。2500多年前的一天,孔子带领一群青少年垒土筑坛,并种下杏树。 孔子在这里传道授业,杏坛成为教育光辉的象征。9月27日下午,2024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高山仰止”——新杏坛大家讲举行,世界各地的嘉宾齐聚尼山,他们阐发孔子思想的时代价值,推进文明与时

    2025-03-21 23:06:01
    51 0

发表回复

8206

评论列表(0条)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