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说俺家乡好|五月的风吹麦浪

前言:

如今看官们对“俺去啦五月”可能比较看重,同学们都需要了解一些“俺去啦五月”的相关知识。那么小编也在网络上汇集了一些对于“俺去啦五月””的相关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喜欢,小伙伴们快快来了解一下吧!

文/黄爱玲

5月的风让麦穗舒服极了,猛劲地长,沉甸甸的麦穗笑弯了腰,麦浪随风摇曳,就像是舞者,迎风起舞弄清影,饱满的麦穗已呈黄色,一眼望不到边的麦地绿中带黄,过不了多久,就会遍地黄金甲。

说起麦田,我小时候还闹了一个笑话,对于出生在城市里的我来说,从小没见过麦田,只知道白面馒头好吃,饺子香,不知道麦子是怎么生长的,长的什么样。

有一年冬天,大舅带着我去老家看望姥娘姥爷,那年几岁,已记不太清楚了,那时坐的都是绿皮火车,我坐在火车上,倚窗往外望,外面的冷空气与车厢里的温差,让车窗外面挂着雪霜,车窗里面滴着水珠,外面没有多少景致,树木是光秃秃的,山上也是光秃秃的,只有太阳不分季节的变换,高高地挂在天空,照耀着大地,为寒冬送去了光明和温暖,突然一片绿油油的田地映入眼帘,随着疾驰的火车,被甩在了后面,我兴奋地喊: 大舅您快看,火车外面有一大片韭菜地,冬天怎么会有韭菜啊?不怕冻吗?我眨着疑惑的眼睛看向大舅。大舅看了一眼已经远去的田地,对我说:傻孩子,大冬天,哪儿来的韭菜啊,那是麦子,不懂别乱说话,让人家笑话。我赶紧闭上嘴,不敢出声了,四周环顾了一下,好像没有人听到我刚才说的话,尽管如此,我的脸上感觉火辣辣的,为我的无知感到羞愧,这也是我第一次远距离的见到的麦子,具体长啥样,也没看清,凭感觉长的像韭菜,韭菜我是认识的,妈妈经常买韭菜给我们包饺子,烙菜饼。过了好一会,我才怯怯地问大舅: 小麦不怕冻吗,大舅说: 小麦是不怕冻的,冬天下雪,雪就给小麦盖上了一床厚厚的“被子”,小麦就可以温暖过冬了,小麦一般在来年的4月下旬至5月上旬就出穗了,到了6月份麦子就变黄了,麦子熟了,芒种后就可以割麦子了。

我小时候的麦田经历至今还记得清清楚楚,为了不让在泉城出生的外孙女再犯我的错误,爷爷奶奶开车带着娃娃去济南周边看麦田,告诉娃娃麦子是怎么生长的,我们用来包饺子、蒸馒头、擀面条的面粉都是用小麦磨的。农民伯伯从耕地、撒种、浇水到麦子成熟收割有多辛苦。平时教娃娃读的李绅的诗《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娃娃对诗的内容似懂非懂,把娃娃带到麦田,让她亲眼看到快要成熟的麦穗,再加以引导,想必娃娃对诗的理解能有所帮助。如果可能的话等到收割时再带娃娃来,娃娃对诗的理解会更加深刻。现在不像过去了,用镰刀收割麦子,都是收割机收麦子了,机械化了。只有小面积的麦地还能看到用镰刀割麦子的。

我小时候去老娘家,赶上过收割小麦的季节,在农村麦收是农忙时,姥爷、小舅、小姨都要下地割麦子,姥娘在家煮绿豆汤,摊煎饼,我也跟着去了麦地。因为是夏季,天气炎热,姥爷、小舅、小姨头顶都戴着草帽,一条毛巾搭在脖子上,弯腰一手抓一把金黄色的麦秆,一手拿一把镰刀,贴着麦秆根部快速将麦秆割断,放在地上,镰刀在飞舞,天太热,不一会的功夫就放了大汗,汗水顺着脸瞎往下流淌,浸透了后背的衣服,姥爷、小姨、小舅不时地用毛巾擦着脸上的汗,我戴着帽子,小脸热得通红。

两三个小时的功夫,一片片麦子都躺倒在地,小姨年轻,干活比小舅利索,眼见麦浪面积在逐渐缩小,躺倒的麦子越来越多。看着姥爷一把年纪了,还弯着腰割麦子,我眼睛有些湿润,我在姥爷一旁捡拾落在地下的麦穗,姥爷关切地对我说: 孩子,你要慢点捡麦穗,麦穗的芒很锋利,小心扎手,我答应着说: 姥爷放心吧,我知道了,会小心的,您也要小心扎手。姥爷将割下来的麦子用草绳子捆绑成捆,装在手推地排车上,先运回家,我跟在姥爷的后面一起往家走。看到路边有野花,我会飞快地跑过去,摘上几朵,拿在手里,对姥爷说: 姥爷,这花真好看,姥爷汗流浃背地推着车,冲我笑笑: 好看好看。小姨和小舅还在麦田里继续割麦子。到了家,姥娘看着我满头大汗,满脸通红,晒成了小黑人,赶紧招呼姥爷和我快点喝碗绿豆汤解解渴,又拿了一把蒲扇给我扇凉,喝了绿豆汤,再加上姥娘给我扇着蒲扇,感觉凉快了很多。姥爷把拉回来的麦子都抱到院子里摊开了,晾晒。过了一阵子,小姨和小舅一人推着一车麦子回来了,姥娘已摊好了一大盖帘煎饼,还有大葱,香椿芽,煮了一大锅绿豆汤,在院子里一起吃饭,姥娘摊的煎饼太香了,晾晒麦子的香麦味、煎饼的玉米香味让满院飘香,还有阳光的味道,风飘过来都是甜甜的。

传统的割麦子模式,汗珠子落地都能摔八瓣,用毛巾擦脸上的汗,毛巾都能拧出水来。割一天麦子下来,腰酸背痛的,这就是我们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父辈。

尽管现在日子富裕了,吃穿不愁,经历过贫穷的苦日子,我知道粮食来得有多么的不容易,姥爷弓着腰割麦子的场景想起来都心酸,至今不敢浪费一颗粮食,勤俭节约的种子已深深地埋到了我的心底。

日子再好,也不能忘本,带娃娃去看麦田,教娃娃认识麦子,感受麦田好风光的同时,让娃娃知道劳作的辛苦,要珍惜粮食。

阳光对视着麦田,娃娃第一次见到麦穗,小手触摸到麦穗上,兴奋极了,满心欢喜,麦田边有长出的小野花,娃娃采摘下来,幸福的笑容洋溢在脸上。

在希望的田野上,家乡温暖的阳光、麦浪、娃娃,构成一幅美轮美奂的画面,美极了。

“诗城词都”赛江南,济南是“二安”的故里,李清照、辛弃疾是济南的骄傲,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云雾蒸润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文人墨客留下的脍炙人口的诗篇都是对济南的赞美,这就是美不胜收的济南,济南是包容的,有温度的城市,泉水是济南的灵魂,是济南的名片。家家泉水,户户垂柳,清泉石上流,小桥流水,泉水人家让人好不羡慕,济南泉水甲天下。

高楼大厦林立,小街小巷寻古,母亲河黄河川流不息,鱼米稻花香,济南人文历史厚重,现代化大都市与古韵并存。多维度看济南,山、泉、湖、河、城汇集,济南不是江南,比江南风景更有趣,更有情调,灵秀中带着人间烟火气,济南不仅有文化古韵,繁华闹市,还有后花园里的田园风光,一眼望不到边的麦浪,被风推着不停地舞动,好比少女扭动着芊芊细腰炫舞,美的让人流连忘返,丰收在即,陶醉在喜悦中,娃娃也欢快地随着麦浪舞起来,还时不时地发出笑声,笑声荡漾在麦田中。

[作者简介] 黄爱玲,笔名,快乐。济南作家协会会员,山东散文学会会员,山东写作学会会员。发表有三百余篇作品。作品见于《齐鲁晚报》、《山东广播电视报》等报刊、网络。齐鲁壹点发表的《70华诞,我与祖国共成长》一文,阅读量924.8万,“泉城济南,不是江南胜似江南”一文收录于齐鲁晚报壹点号优秀作品选集《清泉录》,《月亮被吃掉了》收录于《嗬,这一年》。

壹点号 品读人生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本文来自齐鲁壹点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duduzhe.cn/fbe43B2pVUQFdA1Q.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5年02月06日
下一篇 2025年02月06日

相关推荐

  • 女高音歌唱家任桂珍今晨去世,她是引起轰动的第一代“江姐”

    文汇报讯 女高音歌唱家任桂珍于10月10日7点16分在华山医院经抢救无效过世,享年88岁。任桂珍,生于山东临沂,3岁来到济南,16岁踏上南下革命的路。她曾在革大文工团工作,进入上海歌剧院后,在《白毛女》《小二黑结婚》《红霞》《刘三姐》《洪湖赤卫队》等几十部歌剧中扮演女

    2025-02-06 11:30:02
    28367 0
  • 青岛老人自制地标微景观 7年做出7个

    只要和家人在一起,每天都是团圆节。从劈柴院出来,咱们再去别的地儿转转。作为一个地地道道青岛人,你能数出几处咱岛城的标志性景点呢。下面咱就跟着一位高手,在家里欣赏欣赏这些地标建筑。坐落在五四广场的“五月的风”,高30米,直径27米,重达500多吨,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钢制城市

    2025-02-06 11:27:01
    786 0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数风流人物丨时传祥: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

    新华社济南5月29日电 题:时传祥: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新华社记者贾云鹏这是时传祥工作时的资料照片。新华社发“咱要一人嫌脏,就会千人受脏,咱要一人嫌臭,就会百家闻臭。俺脏脏一人,俺怕脏就得脏一街。”5月26日,在位于山东省齐河县赵官镇大胡庄的时传祥纪念亭内,77

    2025-02-06 11:24:01
    308 0
  • 两位黄河畔“乡党”的归乡路

    新华社西安6月30日电 题:两位黄河畔“乡党”的归乡路新华社记者 沈虹冰、石志勇、张斌雷武义和李红林结束多年的“漂泊”生活回村了。一个回乡当了村支部书记,忙着给村里第二期移民搬迁新房收尾;一个回家开起了村里第一家农家乐,忙着装潢扩大营业。几百米远的地方,他们

    2025-02-06 11:21:02
    4127 0
  • 一朵白云的初心——记“全国模范检察官”、聊城市东昌府区检察院原副检察长白云

    来源:检察日报一朵白云的初心——记“全国模范检察官”、聊城市东昌府区检察院原副检察长白云白云接受12所大中小学校聘请,担任法治副校长,图为他走进校园普法时受到同学们热烈欢迎。念以新摄骄阳似火,夏树苍翠,记者近日在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检察院12309检察服务中心见到

    2025-02-06 11:18:02
    1036 0
  • 慢读时间丨那年,青杏的滋味,到底是酸还是甜?

    17岁的福姑姑两手叉腰,像一位将军,在我们面前来回踱着步。她那双牛眼珠子骨碌骨碌的,看样子再一瞪就掉出来了。“青萍,你不能去!英梅,你也不能去!”英梅先叫起来:“凭嘛呀?”“青萍她娘事多,到时候准埋怨俺带坏她家闺女。英梅你动不动就可着嗓子嚎。”“俺不让俺娘知

    2025-02-06 11:12:02
    124 0

发表回复

8206

评论列表(0条)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