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到最适合B2B企业营销推广的社媒平台,那LinkedIn一定榜上有名。从用户消费能力来看,5亿用户中45%的人群年收入超7.5万美元,高消费人群潜力大;从决策者来看,将近12%的用户是高层人士,近8%为企业决策者,这与B2B企业决策者高度匹配;从流量来源来看,B2B网站上50%以上流量来着LinkedIn,84%的B2B企业使用LinkedIn做内容营销。LinkedIn早已成为出海企业的必争之地。
然而,不少出海企业却反映“热闹都是别人的”,并纷纷表示:我知道LinkedIn平台“有利可图”,但是为什么跟着后台操作了一番,丝毫不见效果呢?其实,一般当前账户效果不佳的原因主要有两大点:一个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与平台“紧密性”不够;另一种也就是最让人头疼的,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但是效果甚微?问题出在哪?虽然说每个行业有其特性和独一无二的营销策略,但是基于我们多年的运营经验,我们总结出了企业运营LinkedIn的几大痛点,从共性出发,挖掘个性,为之后的个性营销打基础!
而在进入正式内容之前,我们先要认识一下linkedin平台算法,基于以下算法,我们结合企业痛点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痛点一:为什么我的账号迟迟不起量?加入热力因子,加大内容曝光度,让效率事半功倍
为什么你的文章/视频总是阅读量不佳?而这种情况也意味着我们无法进一步触达新用户,留存老客户,更别提后续的持久稳定开发客户,出海之路受阻!据一项调查显示,如果你的一则LinkedIn动态上了热门推荐位,意味着其出现在feed中的时间远远超出其他,甚至用户在搜索相关话题标签时,会被主动推送到首页,甚至将收获超5倍的阅读概率。那LinkedIn上每分钟上传文章/视频上百,如何在其中脱颖而出抢占热门?
1、加入热门话题标签,让品牌主动展示在用户眼前,加倍的曝光引流
能够上热门的帖子自身要足够有价值,也就是有干货,产品介绍及测评、品牌故事演绎等都是可以使用的内容,这里我们就不再多说,我们重点来说如何为内容选择标签。
1)主题标签贴合帖子内容而非品牌
主题标签一定要贴合我们自身文章内容,而不仅仅是品牌。大多数用户都是基于兴趣以及行业来搜索,因而为了能够最大化被推荐展示在这些用户面前,我们的主题标签一定要贴合自身帖子内容而不是品牌。这也是为什么不少企业文章曝光量不足的主要因素。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品牌知名度不足,主动去搜索的更是寥寥无几。因此,加入符合行业特色的名词,甚至是产品原料,范围扩大但是又不会背离主题,最大化囊括。像采矿设备出口企业,在介绍产品时使用的“氢气”、“矿用卡车”。
2)标签3-4个为最佳,且每个帖子对应不同主题标签
根据对平台上热门榜单及一些阅读上千万的文章进行调查分析后发现,将LinkedIn标签控制在3-4个最佳。另外主题帖并不完全具有连续性,因此不需要每个帖子都设置成同样的标签。建议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行业、内容设置特定于某时间的系列标签。比如,关于公司事件发布类的,则可以是“company”、Official announcement”、“release”;不同细分产品、市场更是有所不同,其中“国家”、“产品名称”是针对这类主题必备的两个标签,其他的可以再加入一些产品功能等主题标签介绍。
3)巧用热点、高相关hashtag
那么有人可能会问了,作为新入行不久的小白,如何去挑选高相关、高热度的话题标签。这里我们介绍两种最简单易操作的方式。
第一种是定期查看“今日热门话题”,若有与自身企业相关的话题可直接加入,另外的两三个话题则使用行业、产品标签即可。但是切忌不要盲目去蹭,若不相关最好不要用,说不定还会被限流得不偿失!
另外一种则是,在搜索框中输入行业或者是产品词,如“Electrical Equipment”,然后选择“内容”,查看排名靠前的都成采用了什么标签,之后可以进行借鉴。像这则文章就采用了“renewableenergy ”、“electricvehicles ”“electricity”等扩展、衍生词,是企业前期可以借鉴的热门标签。
2、学会去借助外力,主动去@一些同行大V或者是一些意见领袖、网红
利用雪球效应,让帖文/视频迅速获得热度,进而助力上热门。LinkedIn终究是一个社交类的平台,因此人脉、意见领袖的作用自是不容小觑。如何选择大咖呢?一是直接在搜索框中输入行业,找到粉丝庞大的用户,比如在搜索框输入“Electrical Equipment”,发现了某公司/个人账号,右侧还有相关的推荐,可以都进行关注,之后多多在其帖子下互动,在发布我们相关产品时可以@它,若他们与我们互动,又会带动它背后的人脉人脉关系;第三种则是寻找相关群组,通过观察发现群组内的意见领袖,积极互动,之后在群组内发帖并@他,这样获取回复、互动的几率可能会更大。
当然,另外一种还可以借助领英助理,输入“国家”、“人脉”、“职位”等进行筛选,逐一点击进入主页查看其好友、具体资料,若匹配度与人脉够强,可重点批量添加好友。不过这种方法的成功率会相对低一些。建议可以采用第二种。
Tips:当然,还有一些小细节我们也要注意。比如,想要内容热度高,一定不可以通过第三方分享发布,转载其他平台的内容热度一搬都不会很高。与此同时,转、评、赞多的内容,也容易快速登上热门。我们可以做的就是,积极与评论区用户互动,多关注Notification,关注动态被互动的情况,及时回复,良性循环!
二、痛点二:好友数量迟迟上不去?如何快速涨粉?--深耕内容营销,精准快速触达,忠诚度更高
好友数量迟迟上不去?账号整体仿佛“一潭死水”?如何快速且较为精准的涨粉呢?除了我们所熟知的在群组内主动添加,通过内容营销吸引来的用户无论是忠诚度还是参与度都是相对更高的。内容营销的载体有免费图文、视频以及付费广告,但万变不离其宗的就是关于内容策划推广,可以说内容决定着成败。而不同行业要推送不尽相同,因此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接下来主要提供内容营销的三思路,希望能有所启发。
1、遵循3W原则
你的受众是哪些人(WHO)、你想要传达给他们哪些信息(WHAT)、如何让他们与你进行互动(WHY),这是进行内容策划前首先要考虑的3W原则。就拿机械设备企业来说:我们针对的用户主要是有机械设备需求的采购商,当然也不排除一些中间代购商、上游企业,这里就不再多提。那么采购商想要了解哪些信息?如何引导其与我们互动?我们将后两个方面总结成一点,直戳用户痛点的内容,自然也会引起其共鸣与互动。接下来总结四部分主题内容:
1)我们的产品是否是畅销的?这一点可通过出货内容来进行传达。可以定期拍摄或者推送一些与合作商成单的视频、图文合照,甚至可以是发货现场直播,制造一种紧迫感。间接体现产品畅销的特点,同时也进一步说明我们的产品质量、价格等因素一定是不错的。不然怎么可能一直在出货呢?
2)我们产品是否是他们需要的?通过传达产品生产加工的内容,将产品的生产过程、生产细节或者使用教程拍摄出来,一定能够吸引到同行业客户的兴趣和关注,若是电子设备等小型3c类的,还可以现场拆箱测评,力求真实感。
3)我们的产品是否是安全合格的?关于产品质检细节状态的内容要素也是很多客户比较关心的一点。因此,拍摄一些产品检验或者是质量相关的视频、图片,还可发布一些质检报告,将开发客户的进程加快,这不仅仅是吸引粉丝关注,甚至对于之后客户开发都是一个加分项。
4)企业是否是负责的?值不值得长久合作?解答客户疑问或者一些售后的服务是体现企业专业性的一大要素。比如,我们 可以在评论区或者群组内搜索一些客户常见的问题,制作成“客户疑问三连答”,可涉及如何安装、出现一些问题后如何去处理等等,尽显专业感。另外,为了进一步增加粘性,还可以直接一个群组内,像“XX机电设备售后服务群”,在里面专门回复粉丝疑问,之后将这些问题、沟通记录写成案例发布文章。
2、一定不能触发的禁忌
当然,LinkedIn平台也是会严查一些过度推广的,比如产品图+价格、产品参数的文字说明,太过细致的推销信息也是不被允许的。最简单的参考就是朋友圈微商的文案。可能会触犯到平台的禁忌。像“只需XX”、“纵享八折”等价格词。这一部分也是为了避免账号被封。
三、痛点三:整体运营效率慢,有何辅助工具提升整体运营效果?
账户整体运营效率低?巧用工具为推广引流助力。今天介绍三款工具助力事半功倍!
1、高效开发客户工具--领英助理
LinkedIn助理可更高效批量寻找、精准添加用户,一键关联,批量发送信息、添加好友以及分组管理等,助力企业更深一步挖客。关于领英助理的具体操作,我们在《LinkedIn为展会助力,B2B企业成交额翻番!》里也有详细操作步骤,感兴趣的可自行前去查看。
2、巧用插件,有效整合linkedin和公司官网,更高效(developer.linkedin.com/plugins)
前面我们也提到了,B2B网站上50%以上流量来着LinkedIn,那么企业如何将两者更高效整合,进一步实现引流获客呢?今天推荐的这个插件具体作用体现在:一方面把LinkedIn的公司页面放在官网上,让网站的访客同时能够方便的进入LinkedIn公司LCP并follow;另一方面是将官网信息引流到linkedin。比如每篇bolg上加上share图标,等于给bolg加上外链,访客可以直接将bolg分享到LinkedIn上,进一步实现引流。
3、Quintly--分析竞对对手,抢占一波“客户流量”
你还在看着别人的流量“流口水”?这是一款强大的分析工具。使用它来审核你的Linkedin帐户和竞争对手的帐户。通过数据图形的形式,我们可以轻松分析出自身与竞争对手之前的差距,找出不足,之后可有针对性的去调整,快速提升自身的效率。
总得来说,LinkedIn运营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在运营中发现自身痛点,接着有针对性去调整,最终服务于客户开发,高效成单!
本文来自管理员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uduzhe.cn/fba51AgQ8UABTDVVX.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